物聯網應如何變化以支撐行業數字化的轉型?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1/339986.htm物聯網市場很大,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500億個實體節點聯網,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產生的經濟價值幾千億不止。國家也已經釋放了非常明確的信號。“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通過10年的努力,使我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扶持細則。
然而現實很骨感,我們不得不面對目前產業玩家眾多、各行其道的現實。如果長此以往,各廠家各行其道,導致相互之間無法互聯互通,形成信息孤島,無法形成規模經濟,也就無法形成整合的商業模式。這是物聯網發展所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
接下來就看各位業界同仁了,能否共同面對產業挑戰與機遇、盡快達成一致、形成一個較為統一的認識,并開展分工協作,這是物聯網能否順利落地的先決條件。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過程不易。但同樣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工作需要人來做,就看誰先邁出這一步。
當汽車不再是汽車
過去的電梯設備,除了例行檢修,就是等出了問題再派工程師去處理。如今把電梯接入互聯網,通過安裝在電梯設備中的多個傳感器能實時判斷電梯的運行狀態,不用再待出事后去處理,而且由于事先已經知道了故障部位,應對更有效。
曾經的車輛狀況需要駕駛員去判斷,一旦出現故障,原地等待救援。如今已經能夠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車輛各個組件的運行狀況,一旦出現告警信息,向駕駛員及時預警,讓車輛故障扼殺在搖籃中。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隨著這種變化的日子增多,整個產業鏈的模式將隨之變化,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行業數字化轉型浪潮。行業數字化轉型將帶來行業自動化水平變高了,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也能得到滿足了,產品也向服務運營全生命周期轉型了,可以玩新的商業模式創新了。
邊緣計算,解題思路
小伙伴們,你知道嗎?電梯早已不是你想象的電梯,車早已不是你以為懂的車,現在一部電梯或一輛車上動不動就數以百計的傳感器,運行時每小時會產生400M以上的數據,你想想這數據量還不大的驚人?
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儲存。網絡邊緣側面臨多大的挑戰?
聽說邊緣計算能搞定這事。據神秘人士透露,邊緣計算是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就近提供智能互聯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業務實時、業務智能、數據聚合與互操作、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可能有人會問,那豈不是做大云計算平臺就可以滿足物聯網的需求?如果只從ICT的角度思考,理論上確實是這樣,關鍵就在于物聯網不只是ICT就能實現的,還要整合OT(OperationTechnology)。而且退一步講,即便只需要ICT,當接入設備由幾十億變為幾百億,云計算的效率如何保障也將是個問號。
實際上,云計算和邊緣計算是小伙伴,他倆互相協同,一起搞定行業數字化轉型。云計算聚焦非實時、長周期數據的大數據分析,能夠在周期性維護、業務決策支撐等領域發揮特長。邊緣計算聚焦實時、短周期數據的分析,能更好地支撐本地業務的實時智能化處理與執行。
邊緣計算既靠近執行單元,更是云端所需高價值數據的采集單元,可以更好地支撐云端應用的大數據分析;反之,云計算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輸出的業務規則也可以下發到邊緣側,邊緣計算基于新的業務規則進行業務執行的優化處理。
ECC:把邊緣計算落到實處
邊緣計算這么大的事,橫跨芯片、網絡、數據聚合與分析、安全、行業應用,一家哪能搞得定呢?
這正是即將成立的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ECC)想做的事情。
據神秘人士透露,ECC的創始成員有六位,分別是華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爾、ARM和軟通動力。六家單位聯合倡議發起聯盟的初衷,一是在ICT領域和OT領域與業界形成共識,定義開放的參考架構,抓住典型行業場景開展驗證測試,做出行業示范,開展標準研究。 二是打造一個開放的產業生態,更好地服務用戶。
哪一個實現起來都不容易,但至少他們即將邁出這一步。看創始成員,做芯片、網絡、數據聚合與分析、安全、行業應用都有,分工明確,而且都是業內頂級企業,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他們當前已經有了初步的工作規劃,其中第一步是制定邊緣計算的參考架構,并通過Testbed明確邊緣計算的切入點,在實踐中驗證和完善技術架構。
更多聯盟的相關信息我們現在也不得而知,只能等它正式宣布后進一步了解。但面對一個新的、廣闊的市場,我想說的是,別給像ECC這樣的組織潑冷水,他們在積極地做一些對行業、產業發展有益的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