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待解 誰是決定快充技術未來的主角?
快充技術會在短時間里將電池電量提升至80%,之后為保護電池性能,電流就會慢慢下降至10A的水平。因此,車主可以換到常規充電樁繼續充電,以提升充電效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0/311156.htm
▲特斯拉電動汽車快充示意圖
當然,傳統汽油車加油只要幾分鐘的時間,電動汽車快充技術還有時間上的劣勢。不過,在動力電池回收體系不健全,以及汽車換電池模式難以大范圍應用的前提下,快充技術無疑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政策助力,中國電動汽車快充市場正加速布局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初期,我國過于重視新能源汽車生產與銷售,忽略了與之配套的充電站建設,這使得國內充電站數量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有1.76萬輛,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超過33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00%,2016年1至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4.5萬輛,同比增長115.6%。

▲2013—2016新能源汽車銷量
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新能源汽車與充電設施的數量比例不得低于1比1,而實際上,有研究機構統計,2014年這一比例約為4比1;2015年這一比例又上升至11.78比1,遠未達到上述標準。
在此背景下,近年政策開始頻繁向充電站、充電樁領域傾斜。
涉及電動汽車快充的政策是2015年10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這一文件提出了鼓勵在有條件的加油站旁配建公共快充設施,并適當建設獨立占地的公共快充站。
另外,上述政策還鼓勵建設城際快充網絡,要優先推進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城際快充網絡建設;適當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城際快充網絡建設,到2020年初步形成覆蓋主要城市的快充網絡,基本滿足電動汽車城際與省際出行的需求。
受政策推動,國內企業正加緊布局電動汽車快充市場。
以最大的充電樁建設運營主體——國家電網為例,2016年2月,國家電網發布公告表示,目前包括京滬高速、滬昆高速、8條高速公路的快充網絡已經開始上線運營。
按照國家電網早前的規劃,到2020年,將在全國累計建設1萬座公共快充站與12萬個充電樁,全面覆蓋京津冀、長三角所有城市和其他地區部分城市高速公路快充網絡。
三大因素待解,電動汽車快充技術才有未來
要指出的是,快充作為新興技術,應用于電動汽車領域,還面臨較多瓶頸,比如各大車企充電接口不統一,帶來的快充標準不一致,這不利于大范圍普及。
又比如我國電力系統更加希望車主在夜間進行慢充,以此配合電網工作,降低電網運行壓力。最重要的是,在鋰電池動不動就因過熱問題爆炸的年代,人們擔心快充技術是否安全。
以上,快充技術要想依賴電動汽車實現迅速發展,還需要政策進一步鼓勵快充技術,統一快充技術標準;出臺行業規范條件,提高技術門檻,確保汽車充電安全;車企與相關企業努力提升電池性能,在快充、行駛途中,保障電池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