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6-10-18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隨著的發展,在中越來越需要高精度的同步技術來支持高效采集?;谶@種目的,采用技術設計了一種以及方案,并完成了系統的固件和嵌入式軟件設計。通過室炔饈?、野宛}匝橐約吧產應用,證明結合技術,技術在中具有獨到的優勢,其精度可達us級,而且穩定,實現方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0/308480.htm

是一個高度集成的網絡采集系統,在這些地震勘探儀器中,要求系統能長時間連續采集,且在這種情況下能達到各個采集樣點的嚴格時間同步,而且要求在同步精度上要達到微秒級,因此涉及到時鐘同步和系統時間同步的2個技術難點,即技術以及技術這兩個核心技術。因此,圍繞這兩項技術,以前的地震勘探儀器采用了各種各樣的實現方法,但是精度不高,甚至有的系統沒有完全實現這兩種技術,對高精度、高效率石油地震勘探的發展不利。

本項目結合FPCA可編程邏輯技術,對通信中用到的時鐘恢復技術以及系統同步方法進行探討,并設計了一種方案,經過了試驗和實際應用考驗,證明其精度高,實現靈活,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1 通信中的時鐘恢復設計

地震勘探儀器的有線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其包含了主機系統(中央控制系統),交叉站(通過光纖把數據傳輸到儀器車的設備),電源站(給野外站體提供電源的設備),采集站(用于采集地震數據的設備),交叉線,排列電纜這些野外設備。一般主機系統和交叉站之間的數據傳輸采用光纖(交叉線)傳輸,電源站和采集站之間的采用銅纜(排列電纜)傳輸。

在這些數據傳輸中,涉及到命令的發送以及數據的收發。其中有2個基本的技術需要解決,一個是時鐘恢復,另外一個就是數據恢復,有的系統不需要時鐘恢復,只需要將數據恢復出來即可,但是有的系統需要兩個都要恢復出來,這需要依據系統的要求而定,本設計需要同時進行時鐘恢復以及數據恢復。

圖2是地震勘探儀器中采用的通信鏈路結構。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圖中數據糾錯模塊可以用RS前向糾錯碼,也可以用應答式的糾錯控制。如果系統的誤碼率比較低,糾錯模塊也可以不用。本設計充分利用系統的特點(即存在下行與上行數據通道),采用重傳控制機制來實現糾錯目的。

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當涉及到高效連續采集時候,時鐘恢復是必不可少的。其需要全網時鐘同步,其時鐘需要同步到主機系統的GPS時鐘。如果不需要震源高效采集,只需要同步到主機時鐘即可,此時可以不用CPS時鐘同步。

設計中通信編碼方式采用8B10B,采用此類編碼有利于時鐘的快速恢復,可以避免長1或者0的編碼方式。在通信中,采用的時鐘恢復技術就是利用鎖相環PLL技術,其系統框圖如圖3所示。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圖中的相頻檢測器為數字鑒相器,完成VCO時鐘與輸入串行數據的時鐘的同步,其包括頻率與相位的同步。參考時鐘為中心頻率與串行數據隨路時鐘一樣,用于對串行數據時鐘的快速鎖定。

數字鑒相器為鎖相環的核心部分。只有完成了頻率和相位的準確定位和比較,才能輸出控制VCO的信號,從而達到頻率和相位一致。數字鑒相器本質上是對輸入串行數據進行采樣,采樣的時間窗口為一個數據時鐘周期,然后根據采樣的信息進行時鐘相位超前或者滯后判斷,從而調節VCO的相位和頻率。

數字鑒相器的實現方案如圖4所示。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此鑒相器為在1個時鐘周期內對輸入的數據流進行相位變化檢測,并將檢測結果(超前或者滯后)由o1和o2進行編碼表示。

在本方案設計中,無論是光纖傳輸還是銅纜傳輸,其命令通道都實現了時鐘恢復功能,因此能達到全網與主機時鐘同步,因此能支持長時間連續采集。系統時鐘恢復由自定義模塊實現,其系統結構圖如圖5所示。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通過此種方案,能讓主機系統,交叉站,電源站以及采集站等野外設備都同步到同一個時鐘源。

光纖通道的時鐘恢復由的IP硬核實現。

2 系統同步

地震勘探儀器的同步需要實現以下幾個技術:

1)全網時鐘同步;

2)延遲測試;

3)全網時間同步,即TOD同步;

4)采集開始時刻同步;

對本方案來說,其全網時鐘同步已經在時鐘恢復中實現,下面對其他3個技術點進行設計。

2.1 延遲測試

此延遲測試為測試相鄰站體間的命令傳輸延遲,為命令下行通道的延遲時間,此值在TOD設置時候需要,延遲測試過程如流程圖6所示。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2個站體之間的延遲測試涉及的參數包括:

1)大線或光纜延遲;

2)上一站體pps發送處理延遲時間;

3)站體內部延遲;

2.2 TOD同步設置

TOD設置用于設置全網的時間一致,其設置流程如圖7所示。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圖中的TOD值由主機通過命令下傳。

2.3 采集開始時刻同步

在上述的TOD設置正確以及時鐘步調ticks一致后,就可以進行采集開始時刻的設置,此步驟根據施工需要進行設置,由主機命令啟動。其設置流程圖如下: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圖中分為主機系統、主機接口卡以及野外站體3大部分,其中放炮采集和測試采集都需要進行采集開始同步設置。

3 實驗及應用效果

本方案設計成功后,經過了實驗測試,測試平臺包括:

1)力科SDA13000串行數據分析儀;

2)安捷倫MS06104A示波器;

系統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評估。

①傳輸性能測試

測試平臺采用力科SDA13000串行數據分析儀,2節點之間傳輸距離為220米,速率為10.24 Mbps,分析參數包括眼圖,抖動等。測試得到的眼圖參數如表1。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從表1可以看出,系統傳輸性能良好,在時鐘恢復良好情況下,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傳輸質量,并且經過了實際應用的證明。

②系統同步精度測試

系統同步精度我們通過測試采集開始時刻TO來驗證,我們采用測試任意2個站體之間的TO同步脈沖相位差的方式,此脈沖由主機系統的放炮命令啟動,表示采集開始時刻TO的同步。測試儀器為高精度數字示波器,上升沿觸發,測試多次結果,統計如表2。

時鐘恢復及同步技術在地震勘探儀器中的應用

從表2可以看出,系統同步精度很高,遠小于1μs,完全能滿足地震系統采集的要求。

4 結論

通過實驗和實際應用,可以看出:

1)全網時鐘以及時間同步能有效地解決長時間采集導致的時鐘漂移(此會導致采集樣點在時間上的不同步),因此是地震勘探儀器高效采集的核心基礎;

2)采用FPGA邏輯來實現系統同步控制,在精度控制以及資源利用方面具有優勢;

3)采用FPGA邏輯來實現數據傳輸,不但能最大發揮數據傳輸的性能,同時能實現高效的硬實時性能,時鐘恢復實現手段靈活簡單。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