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ON系統1588時間同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摘要:GPON作為移動通信的基站回傳方案需要支持高精度的時間同步,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IEEE 1588v2協議基本機制,然后分析了在GPON系統中實現1588的幾大難點,并介紹了烽火GPON特殊系統框架下的時間同步實現方案架構,給出了可靠的測試數據,最后針對GPON系統時間同步還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0/307859.htm關鍵詞:基站回傳;時間同步;IEEE 1588v2;GPON;內部同步機制
近年來,隨著3G技術的普及和4G時代的來臨,無線業務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如果仍采用租用E1/T1的回傳方式,網絡的OPEX將因為帶寬業務的增長而不斷上升,因此急需成本低廉而且業務安全和質量有保證的基站回傳解決方案。利用GPON的多業務匯聚能力可以實現基站回傳,并且相對于PTN和IP RAN方案有著巨大的成本優勢,有望成為未來小型基站回傳的主導模式。在現網的移動通信制式中,3G的CDMA2000、TD—SCDMA制式以及4G的 WiMAX/LTE制式,都使用了同步基站技術,基站工作的切換、漫游等都需要高精度的時間同步提供精確的時間控制。現階段應用最為成熟和廣泛的時問同步技術是GPS衛星授時方式,但是存在成本高,選址施工困難,故障率高,政治不安全因素等問題,不是大規模使用的理想方案。基于硬件時間戳技術和網絡時間同步協議的IEEE1588v2時間同步可以達到ns級的時間同步精度,克服了GPS衛星授時的各種弊端,已經被運營商接受為未來的主流的時間同步技術。由此可見,PON必須支持IEEE1588v2時間同步才能應用于回傳網絡中。
1 IEEE1588v2時間同步技術簡介
1.1 IEEE1588v2協議簡介
IEEE1588中文全稱是“網絡測量和控制系統的精密時鐘同步協議標準”,它定義了一種精確時間協議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用于實現網絡中不同設備間的精確時間同步。協議共有兩個版本,v2版本針對通信網的特點進行了改進,更適合通信領域的應用。IEEE1588v2時間同步需要軟件協議和硬件高精度時間戳技術結合實現。
1.2 時延測量機制
時延測量機制是1588時間同步的最為核心的部分,基本原理是采用主從時鐘方式,通過節點之間交換PTP協議報文測量對稱網絡之間的時延確定主從時鐘之間的時間偏差,由此糾正從時鐘的時間實現同步。因此需要軟件協議和硬件時間戳技術的結合才能完成。時延測量機制幾種報文交換和時戳獲取的一般過程如圖1所示。

圖中t1是Master時鐘發送Sync報文時,Master時鐘本地的時間;t2是Slave時鐘接收Sync報文時,Slave時鐘本地時間;t3是 Slave時鐘發送Delay_Req報文時,Slave時鐘本地時間;t4是Master時鐘接收Delay_Req報文時,Master時鐘本地的時間,并寫入Delay_Resp報文中發送給Slave時鐘。假設主從時鐘之間的鏈路時延是對稱的,即報文交互的上下行所用時間相同時,從時鐘根據已知的 4個時間值,可以計算出與主時鐘的時間偏移量和鏈路時延。設主從時鐘之間的鏈路時延為Delav,主從時鐘之間的時間偏差為Offset,可以得到

時延測量機制的前提是:主從時鐘之間的鏈路時延是對稱的,也就是tms=tsm=Delay。如果不對稱的時延是固定的,可以在實際測試中通過補償來修正,時延不固定將帶來直接誤差,1588自身機制無法檢測和消除這種誤差,并且能夠累積傳送到下游時間節點。
需要注意的是,t1時戳的獲取方式有one_step模式和two_step模式兩種,one_step模式由Svnc報文直接獲取,而two_step 模式是由一段時間后發送的Follow_Up報文發送獲取,如圖1中所示。這兩種模式只與芯片處理能力有關,不影響時延測量計算方式。
1.3 時鐘模型
IEEE1588v2將網絡中每個支持1588的節點設備定義為一個時鐘,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協議定義了OC、BC、TC這3種時鐘模型:
1)普通時鐘OC(Ordinay Clock)。網絡始端或終端設備,該設備只有一個PTP端口,只工作在Slave或Master狀態。
2)邊界時鐘BC(Boundary Clock)。網絡中間節點設備,該設備有多個PTP端口。其中一個端口可作為Slave,設備系統時鐘和時間通過此端口同步于上一級設備,其他端口作為 Master,提供給下一級時間節點的Slave端口用作同步,實現逐級的時間傳遞。
3)透傳時鐘TC(Transparent Clock)。網絡中間透傳時間設備,該設備不終結PTP同步報文,也不用同步于上一級設備。只是對報文中修正域數據進行更新,并轉發到下一節點。按照鏈路時延計算方式,可分為E2E(END TO END)和P2P(PEER TO PEER)兩種。
E2E模式:在始端和末端交互報文,進行線路時延的計算。在中間節點只計算駐留時間并修正correction Field。
P2P模式:在始端到末端的每一段都進行線路時延和節點駐留時間的計算,將計算的值累加并修正correction Field,傳送給末端。
1.4 BMC算法
IEEE1588v2中定義了最優時間源算法BMCA (Best Master Clock Algorithm),能夠自動選擇時間同步網中的最優時間服務器,自動選擇同步路徑,并能在時間源故障和鏈路故障時,自動實現時間源和同步路徑的切換。 BMC算法通過每個PTP端口接收到的Announce報文獲取每條同步路徑對應的GM(祖父時鐘)的信息,根據數據集比較算法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比較不同GM之間的各項時鐘信息,選出最優的時鐘,最后通過狀態決策算法決策最佳的GM對應的PTP端口,完成選源操作。這3個流程會根據設定的周期重復進行。對于同一個域中的時鐘節點設備,不論網絡中部署了幾個不同的時間服務器,只要各節點時鐘都是統一于IEEE1588v2的BMC算法,協議就能根據GM不同的參數配置,實現有條不紊的時間源選擇和切換。
2 GPON系統時間同步技術研究
2.1 OLT與ONU之間的同步機制
在GPON系統中,OLT和ONU與一般的時間同步節點應用場景一致,可以直接參考PTN設備的設計理念,OLT與ONU之間的同步則不能參考。OLT下行和ONU上行通過不同的波長在同一根光纖中實現波分復用(WDM),但是OLT下行采用廣播方式,時延較小,ONU上行使用TDMA方式發送數據,依照OLT的授權時間片來發送,因而上行時延難以控制,對于鏈路對稱性有嚴格要求的1588時延測量機制來說,這是不可容忍的。
在GPON系統中,下行時延可以通過測距獲得,因此可以不使用IEEE 1588v2的延時測量機制計算時延。OLT從上級時間同步源同步了時間后,OLT與ONU之間可以通過其內部機制進行時間同步,ONU通過由OLT下行某一幀中所帶精確時間信息,加上通過測距算得的時延來同步自身的時間,其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GPON基于125us幀傳輸,每個幀頭固定有一個 super frame指示位,以此來標記時間。

GPON系統中OLT與ONU之間的這種機制由ITU—T在G.984.3_AMD_2中進行了詳細定義,包含高精度時間信息的的ToD消息通過OMCI通道發送給ONU。具體步驟如下:
1)OLT選取未來的super frame計數為N的某下行幀發送時間作為同步時間參考點,并計算出陔下行幀幀頭到達零距離時延ONU的時間TstampN,如式3所示

TsendN表示預測的未來超幀計數為N的超幀發送時的內部參考時間點,△OLT表示在OLT內部的時延。n1310和n1490分別表示波長為1 310 nm和1 490 nm的上下行光對應的折射率;
2)計算出該時間TstampN并存儲同步時間關系對(N,TstampN),在此后的任意時刻,OLT都可選取某一下行幀將此關系對通過OMCI通道下發給任意某ONUi;
3)該ONUi根據自身的EqD以及處理時間等計算出序號為N的下行幀幀頭到達本地的準確時間TrecvN,i,如式(5)所示

△i表示在ONU內部的時延;
4)當序號為N的下行幀到達ONUi時,ONUi將本地時間調整為TrecvN,i,從而完成與OLT的時間同步。
2.2 GPON系統的時鐘模型
GPON系統由于自身架構的復雜,在時鐘模型的分析上相對于PTN設備也有所不同。若將GPON作為一個整體分析,OLT上接承載網時鐘節點,ONU下接基站,即有Slave端口也有Master端口,應該視作一個BC;但是將GPON各個部分分開分析,OLT和ONU幾乎是兩個獨立的時鐘節點,并且 OLT處終結了1588,ONU處是作為起點發起1588,這就可以將OLT和ONU視為OC模型。因此,可以將GPON看作一個由兩個背靠背的OC組成的BC模型,如圖3所示。

2.3 GPON系統的時鐘同步
高精度的時間同步是以高精度的時鐘同步為基礎的,目前的1588時間同步方案中,為了實現穩定的時間同步性能,都使用了1588+SyncE的混合同步方式。在GPON系統架構下OLT可以從上游的物理線路中提取同步以太網時鐘,也可以通過純1588v2協議來實現頻率同步,這個頻率也是與上游同源的,并且都可以向下游傳遞;OLT到ONU之間也支持SvncE同步以太網時鐘同步;ONU再將從OLT獲得的時鐘繼續向下游基站傳輸,這樣就與核心網組成了不間斷的SyncE頻率同步網絡。
3 GPON系統時間同步系統設計
在整個GPON系統實現時間同步需要經過3個部分的流程:OLT與上游設備的同步、OLT和ONU之間的同步、ONU與下游基站的同步。 OLT作為GPON的時間接入點,支持帶內1588方式同步于上游承載網時間節點,同時還需要預留帶外1PPS+TOD接口同步于GPS時間作為備用;在 ONU側,ONU作為GPON的時間輸出點,支持帶內1588方式與下游基站進行同步,同時還需要預留帶外1PPS+TOD接口直接輸出給支持帶外方式的基站使用;OLT與ONU之間則是通過ITU—T在G.984.3_AMD_2中定義的內部機制由OMCI通道下發ToD給ONU進行同步。在頻率同步方面,GPON整個系統都支持SyncE頻率同步,并且OLT預留了BITS時鐘接口,ONU也能直接輸出2 M時鐘。系統框架如圖4所示。

4 實驗與結論
文中提出的這套方案已經在烽火通信GPON設備中得到實現,并且進行了全面的系統測試,獲得了全面的測試數據。使用OLT的帶外接口同步GPS的1PPS+TOD,并由ONU的1PPS+ TOD接口直接輸出,這里主要驗證OLT與ONU之間的內部機制,測試時間150000 s左右,TIE性能為-0.5~+1.5 ns,曲線如圖5所示,結果表明內部機制完全符合指標。

配置OLT和ONU都使用帶內1588方式同步,驗證整個系統時間同步性能,測試時間65 000s左右,儀表Slave端口的CTEDTE性能,滑動平均窗口10 s,性能為-42~22.5 ns,曲線如圖6所示,系統的時間同步性能穩定,并且符合測試指標,此套設計方案可行。

5 結束語
本文提出的GPON系統時間同步方案在烽火的GPON設備中得到實現,用大量的實驗室測試進行了驗證,目前已經在武漢電信、湛江移動、福州移動等LTE基站回傳現網試點進行了測試,測試性能良好,已具備商用條件。GPON有著優異的多業務承載能力,時間同步技術發展也十分迅速,相信未來將成為小型基站回傳的主流方案;同時,GPON對1588時間同步的支持,彌補了1588在接入網側的空白,有助于全網組建1588時間同步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