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壽命、用戶界面以及wearalone發展趨勢
可穿戴產品市場正在快速增長,預計2016年大約出貨2億個可穿戴設備。與智能手機市場不同,可穿戴產品市場仍然是群雄割據,從新成立的始創企業直至大型消費電子企業。今天,最引人注目的可穿戴產品類型是行動和運動跟蹤器(帶或不帶有顯示器)、智能手表(運行簡單的專有OS或者基于完全成熟的Android和iOS)、可穿戴攝像機,以及最近流行的視覺VR眼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9/296893.htm展望未來,我們預期看到更多可穿戴設備類型也會成為主流,例如,醫療保健設備,尤其是用于年長人口的醫療設備;用于增強現實的智能眼鏡,特別是專業應用(比如技術人員);細小的、能夠放入耳中的聽覺設備,這很可能是最小外形尺寸可穿戴產品。
CEVA公司戰略營銷總監Moshe Sheier
“always-on”設備的興起,是值得關注的趨勢,比如“always-listening”智能手表和能夠使用指定語音指令來觸發各種免提操作的聽覺設備。同樣地,“always-on”的屏幕將會變得流行,因為消費者發現智能手表的屏幕在大部分時間是關閉的,需要用戶動作(比如搖動)來開啟,這樣并不舒適。用戶希望屏幕始終開啟,在省電模式中,這可能需要使用低功耗GPU,以便在保持始終開啟運作時,可將電池耗電減至很小。
毫無疑問,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特性是電池使用壽命。可穿戴設備的小型電池通常為普通智能手機電池尺寸的十分之一,如果用于非常基本的活動腕帶,運作時間可以是數周,用于智能手表可能是數天(至多),用于耳內聽覺設備可能只有數小時。顯然,可穿戴產品要在大眾之中普及的一個主要障礙是電池壽命,太過頻繁的充電,可能導致用戶在外出時將設備拋諸腦后。
用戶界面(UI)也十分重要,可穿戴產品尺寸小,大多數沒有觸摸屏或物理按鈕,其運作必需經由其它形式的UI,比如語音激活(它正在成為最自然的無縫UI)、運動或手勢識別(搖、輕擊),甚至將觸覺(振動、觸摸)用于用戶反饋。
可穿戴產品領域內一個主要發展趨勢是Wearalone的興起,或者“將你的智能手機留在家中”。Wearalone是始終連接的蜂窩連接可穿戴產品,甚至不需要與智能手機配對。Wearalone智能手表可以用于戶外活動,將云端音樂引導到無線頭戴耳機,無需手機即可回答呼叫,以及更多功能。因而,我們期待看到更多設備,不單采用短距藍牙和Wi-Fi,還采用蜂窩連接,具有全3G或LTE支持,或者更低帶寬LTE Cat-0和即將推出的NB-IoT標準。
CEVA是領先的信號處理IP授權許可廠商,面向提供智能聯網設備的SoC的半導體供應商。我們提供多種連接解決方案,比如低功耗藍牙、藍牙雙模式、Wi-Fi a/b/g/n/ac,設備內置本地智能DSP內核,用于語音(語音激活和指令)、聲音(用于關聯感知的聲音感測)、視覺(基于攝像機的深度信息和目標識別處理)以及針對蜂窩M2M、LTE、5G和GNSS的無線平臺。在CEVA IP解決方案和開發工具基礎架構之上,還有一個廣大第三方軟件和硬件供應商生態系統,提供更多的系統級解決方案以簡化和縮短開發周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