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云計算市場 哪塊云彩會下雨?
眾所周知,在云計算新興企業不斷涌現之時,由于電商、游戲、在線教育等新興互聯網行業對云計算的需求較大,它們也就成為這些云計算新興企業最大的客戶來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8/295280.htm如今,中國云計算行業競爭者正在不斷增加。微軟、亞馬遜、IBM、Oracle等國際巨頭對中國市場覬覦已久,且正在以各種方式、各種姿勢切入中國云計算市場,微軟借助世紀互聯落地了其云服務,亞馬遜也剛剛通過光環新網開始向中國企業提供其云計算服務,IBM、Oracle同樣也在通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以及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落地其云服務。國際巨頭尚且如此,中國本土公司同樣也在搶食云計算市場這一大蛋糕,除了傳統IT企業外,新興的BAT三大互聯網巨頭更是齊齊發力。
在這種情況下,新興的云計算企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市場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競爭已經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許多時候,這些新銳企業都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提供的服務盡管很有特色,但如果那些云計算巨頭也做了,你們怎么辦?
對于這樣的提問,新銳云計算企業的回答往往是,我們所切入的是云計算的細分領域,首先,巨頭們看不上這樣的細分市場;其次,相比較云計算巨頭在這一細分領域的投入,我們并非沒有優勢,不僅在產品和技術上更加專注,還有外部資本市場的助力,一點不輸于那些云計算巨頭。
這樣的回答盡管在理,卻并非無懈可擊,因為細分領域就意味著是一個有著天花板的市場,新銳企業的發展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觸碰到發展瓶頸。當然,這里也會有一個例外,就是像所有傳統巨頭發展的路徑一致,首先從一個小的切入點進入云計算市場,然后再尋求向自身專業領域上下游的持續擴展,最終成為一個新興的云計算巨頭。比如,Salesforce就是以在線CRM起家最終成長為一個巨頭的。
只是,這對于云計算企業也好,還是資本市場也罷,這更像是一場押寶的游戲,因為云計算市場那么大,誰也不知道哪塊云彩會下雨。對于有些企業來說,他們效仿的是像Salesforce這樣的企業,從一個專業領域入手持續不斷的深入挖掘;也有些企業則是以自身業務為基礎不斷延伸,就如同BAT三巨頭的發展路徑一般。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不會放棄對新興技術和新興市場的關注。
在技術方面,云計算未來的發展勢必會和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走向融合,有時候,是否能夠迅速抓住這種新興技術的趨勢甚至會成為新銳云計算企業能否壯大的最大變量;而在市場方面,傳統的電商、游戲、在線教育等依然要堅守,但新的市場同樣也要不斷開拓。
在互聯網+的不斷推進下,傳統企業借助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向互聯網+轉型正在成為必由之路,因此傳統企業尤其是哪些大型企業將帶來旺盛的云計算需求,但這里同樣有一個坑,即便傳統的大型企業選擇云計算服務,如果新銳云計算企業在技術實力、服務支持能力、經驗等方面準備不足,這樣的機會同樣不會屬于他們。因此,對于現在的新銳云計算企業來講,必須要迅速提升自身的能力,以確保在云計算的大潮來臨時可以抓住這一歷史機遇。
除了傳統企業,新興行業同樣也是一個不錯的市場機會,比如近兩年來火熱的直播市場對云計算的需求就非常大,隨著在線視頻應用轉向移動互聯網領域,在線視頻已經迎來了新的爆發,進而也對視頻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幾乎所有的云計算企業都在發力視頻云服務市場;不僅如此,虛擬現實的發展和逐漸成熟同樣也會給云計算帶來一個新的市場,而且,這一市場有可能更大。但不同行業對于云服務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云計算企業必須保持足夠的靈敏度和執行力,在新的市場出現時迅速切入,并開發出符合細分市場需求的云服務,才能真正抓住機會。
互聯網時代講究的是唯快不破,新銳的云計算企業同樣也要遵循這樣的原則,不管哪塊云彩下雨,都可以迅速切入,也唯有此,才有可能在未來的云計算市場中脫穎而出,進而成長為巨頭。當然,除此之外,還需要一點點運氣,正如愛迪生所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