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加速家電轉型的十大企業級事件
長虹開啟家電人工智能風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8/295221.htm隨著全球第一臺人工智能電視在長虹問世,這也拉開中國家電產業從智能化到人工智能化的升級迭代拐點。可以預見,隨著智能家電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時代的提前開啟,這將帶給更多家電企業在經營模式、商業模式方面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今年以來長虹在人工智能的產品和市場化落地上陡然加速:3月底發布全球首個開放的物聯運營支撐平臺--UP平臺;6月初發布白電智匯家生態平臺,以及空氣生態圈,基于冰箱平臺的購食匯等,實現穩步推動。這背后,則是作為技術派的長虹,早在2012年就進入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工作。并在2013年長虹與IBM成立首個大數據競爭力分析中心,并成立家電業首個大數據公司。

人工智能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科技,其主導目的和價值就在于,要推動家電產品從過去的智能化控制,到與用戶的智能化交互,最終讓家電從被動反應到主動響應,從而為最終的智慧家居落地打下堅實基礎。
TCL借資本翅膀加速戰略轉型
今年以來,TCL集團在資本層面頻頻亮劍,為傳統家電業務的轉型升級插上新的翅膀。這也徹底引爆了傳統家電企業借助資本手段加速轉型升級的發展新大幕。從某種程度上看,TCL開創家電企業資本運營先河。
今年2月TCL宣布與紫光集團成立規模高達百億元的產業并購基金。今年5月TCL集團公告稱與湖北省長江引導基金、湖北科投宣布共同組建百億規模的產業并購基金。隨后TCL集團宣告擬與浙江偉星新材共同設立一只11.02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TCL集團以4.8億元向韓國商業巨頭希杰大韓通運公司出售子公司速必達50%股權,推動速必達由公司內部服務平臺向社會化物流平臺轉型,提升公司的物流服務能力。
面對過去幾十年以來,中國家電制造產業所倚重的廉價勞動力和技術人員紅利,已經消失殆盡。如今,新一輪的廉價資本優勢開始浮出水面。對于大量中國企業來說,必須要看到并意識到,資本已經超越技術創新力和產品力成為企業發展變革的新動力。前有樂視,今有TCL。
格力實施全面多元化擴張
從單一空調做到1000億之后,格力電器的另外一個1000億增長空間從何而來?今年格力掌門人董明珠首次承認,格力將實施全面的多品牌、多元化經營擴張戰略。
從空調到冰箱、小家電、廚電,再到手機、新能源汽車,短短幾年時間,格力其實悄然形成技術相關多元化和產業相關多元化的兩條發展路徑。其中技術多元化包括,從制冷技術到產品的模具技術、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技術、以及新能源技術,而產業多元化則是從智能家居產業,進入工業制品、智能裝備等領域。
目前格力還擁有大松(小家電)、晶弘(冰箱)、凌達(壓縮機)、新元(電子)、凱邦(電機)等多個品牌,儼然一個品牌族群。格力以多品牌、多元化的擴張方式,雖然在路徑上有別于傳統家電企業的多元化擴張,但本質上都是對企業的經營水平和管理團隊能力一次大考。

阿里蘇寧牽手攪局家電渠道
在阿里戰略入股蘇寧云商之后雙方的第一次聯手亮劍,便是在蘇寧發家主業--家電3C領域組建"王者聯盟",以蘇寧的線下、線下渠道優勢,與阿里天貓的線上渠道平臺對接后,吸引并整合中外家電3C領域的供應商巨頭,意在撬局家電零售渠道并建立新的商業游戲規則。
對于蘇寧來說,過去從線下到線上、從家電零售到綜合零售商的轉型,面臨著阿里和京東兩座"大山"。隨著阿里成為蘇寧的二股東和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化敵為友的同時還完成了線上資源與線下平臺的無縫對接,并完成對京東的正面沖擊。
無論是京東、阿里,還是蘇寧,三方既是刺刀見血的競爭對手,也是家電零售渠道的顛覆者和挑戰者,都在試圖改變傳統家電層層分銷結構,打造更高效、更扁平化的渠道模式,建立新的游戲規則。
京東家電建1萬家鄉鎮專營店
今年初京東家電事業部宣布,將在原有縣城開設京東幫服務站的基礎上,在全國20萬行政村建立超過1萬家的專鎮專營店,加速京東家電從線上渠道的主導到線下渠道的重建。也試圖開始主導整個家電零售渠道的格局。
目前京東家電鄉鎮專賣店已經在全國鋪開,這種采用加盟方式,讓傳統家電經銷商沒有庫存壓力,倉儲將由京東負責,配送、安裝和售后則將由京東幫服務店來完成。同時,京東將在店面裝潢、技術、專屬特色產品等方面提供支持。最終通過線下實體店為京東做好推廣銷售和引量。
早在2014年底,京東就開始在縣級城市開設京東幫服務店,負責縣鄉級市場的物流配送、安裝、售后維修及營銷推廣。2016年京東幫的目標則是開店至1600家。至此,對于家電產業來說,京東平臺的一體雙翼格局已經形成,即線上電商平臺引領,線下服務站、專營店引流。
日本白電業全線進入衰退期
今年以來,日本家電產業四大巨頭:松下、索尼、夏普、東芝,已有半數收歸中國企業囊中。更早時候,松下旗下的三洋白電業務也被中國的海爾收購。接下來會不會有更多日本企業家電業務被中國接手?完全有可能。

家電已經被全球資本市場認為是傳統業務。過去全球家電市場上,由日韓中歐美主導的產業競爭格局,正在快速分化為韓中主導,日本,以及歐洲美洲的相關企業,要么是基于自身的經營戰略而退出家電業務,要么是受制于業務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無法推動和支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家電企業正在全球市場上,快速承接日本企業撤退之后預留下來的市場份額和商業機會。但是這并不代表日本企業已經全面衰落,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日本企業的精益制造工藝和市場經營管理,仍然是中國企業的老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