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六代線產能恐懼癥集體爆發
隨著大陸多條針對手機面板的六代線量產日期日漸臨近,全球面板廠在手機面板領域的產能配給也更加謹慎。除韓國和臺灣面板企業紛紛減產a-Si工藝的手機面 板產能外,日本廠商JDI目前也頻頻往臺灣代工企業送樣,準備把部分產能供給分配到筆記本電腦(NB)面板上,以規避大陸新釋放的六代線手機面板產能沖 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7/294380.htm甚至就連大陸面板廠本身也開始為將要到來的手機面板產能過剩做準備,據韓國的上游面板設備供應鏈傳出的消息稱,除主營OLED的國顯 光電外,天馬也已經下單采購相關柔性OLED面板生產設備,而另外兩家大陸面板廠商華星、京東方也有意更改部分設備合同條款,咨詢能否把原來生產LCD的設備變更為生產柔性OLED的設備。
大陸面板廠商把未來產能轉向柔性OLED,除了OLED逐漸成為顯示技術主流,嗅覺敏銳、腦筋動得快 的大陸面廠商不打算缺席外,直接挑戰柔性OLED,未來即可以與韓國廠商爭奪大陸品牌手機廠商的訂單,同時也可以減輕手機LCD面板產能過剩狀況。 目前全球面板業處于技術與資本同時驅動的狀態,韓國面板企業繼續以先進的量子點LCD技術和柔性OLED技術向前擴充產能;大陸面板企業則仍然以巨額資本 在傳統成熟LCD技術領域瘋狂擴張;日本和臺灣面板企業則在產能利用率最大化的基礎上尋求差異化的利基市場。但隨著面板價格進入正常市場價格階段,政府補 貼已經難以填補產能擴張后庫存成本,全球面板廠所在地政府都加強了對面板建設的監管力度,把盈利能力列入了補貼考察范圍內。
其中韓國三星除了關閉多數手機LCD面板產能,往OLED面板產能轉換外,對不經濟的小尺寸電視面板產能和普通筆記本電腦面板產能,也采取了停產外包的策略。韓國LG除了保留內嵌式觸控顯示一體化手機面板產能外,也在積極擴充柔性OLED的面板產能爭取品牌手機的訂單。
而日本和臺灣面板企業則把原來a-Si工藝的產能,由產能效益較低的手機面板轉為生產產能效益較高的筆記本電腦面板訂單,新建的a-Si工藝和LTPS工藝產線則用來滿足大陸手機品牌廠商的內嵌式觸控顯示一體化面板訂單。
在 大陸手機市場上,除以昨天發布新機的魅族為代表的差異化品牌都開始普遍采用敦泰TDI單芯片驅動的內嵌式觸控顯示一體化顯示屏外,據供應鏈傳出的消息稱, 接下來的一年內,大陸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品牌廠商所規劃的近二十款新機型里面,只有一款產品采用了外掛式觸摸屏方案,其它的款式全部采用inon- cell內嵌式觸控顯示一體化顯示屏。
也正因此,在遠期的產能過剩恐慌導致的減產,與近期的面板技術升級導致的結構性產能調整雙重影響 下,仍占總出貨量近三成的小尺寸功能手機面板訂單被面板廠最先拋棄,除原有計劃性合約訂單外,面向開放市場的標準品庫存基本上沒有面板廠有分配產能安排生 產,部分中小品牌手機廠商出現小面積缺貨現象。
從整個手機供應鏈情況來看,技術難度較低的絕大多數手機元器件生產產能都轉移到了中國大 陸,并且受到資本市場的猛烈沖擊,產品規格和訂單分配在近兩年出現迅速集中的現象。隨著大陸品牌手機廠商的出貨量繼續增長,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上游供應 鏈也會重復終端廠端的競爭歷程,訂單會越來越集中在有資本實力的大廠,產品規格也會被主要品牌廠商所主導,產品規格和訂單分配會更集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