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VS三星最新戰報:涉案專利曝光
近日,華為與三星的專利大戰再起波瀾。有媒體從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聲稱包括三星最新設備Galaxy S7 (G9300)在內的16款產品專利侵權,并于7月4日將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5公司起訴至泉州中院,索賠8000萬人民幣。這成為該院民三庭(知識產權庭)成立以來,受理的標的額最大的一起案件。這也是繼華為于5月底被爆出在美國和中國深圳兩地對三星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后,又一起重量級的專利訴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7/294021.htm對此,華為給出的官方解釋是:“華為確認在深圳中院和泉州中院對三星提起了訴訟。這只是本次華為主張一系列被侵權專利中的一件,訴訟過程中華為不方便評案件細節,我們尋求司法裁決的目的主要是維護自身權益不被非法使用及獲得合理補償。“截至發稿前,三星尚未予以公開回應。
雖然華為近幾年來在全球市場業績蒸蒸日上,但三星作為現階段安卓陣營內的“第一人”實力有目共睹,華為為什么敢于通過專利訴訟途徑與三星進行正面角力?華為在知識產權上又有什么樣的底氣?此次訴訟中涉及的名為“組件顯示處理方法和用戶設備”的專利到底為何物?這些問題一時間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涉案專利曝光,華為掌握核心技術
涉案專利屬于手機用戶界面的技術,中國專利局批準的專利號為ZL201010104157.0。專利于2010年1月28日提交,并于2011年6月15日獲得批準。同時,華為終端為其申請了PCT專利(WO2011091762 A1)并已經進入多個國家,并在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也已經獲得批準。

涉案專利名為“組件顯示處理方法和用戶設備”,其中,組件是各種應用程序的快捷方式、Widget、文件或文件夾等。涉案專利的關鍵在于:在用戶需要對組件進行處理時,提示用戶可以對顯示區域和隱藏區域中的組件進行處理。
涉案專利共有16項權利要求,其中,第一項權利要求稱:“一種組件顯示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動終端獲取組件處于待處理狀態的指示消息;所述移動終端根據所述指示消息對容器中顯示在屏幕上的顯示區域進行縮小處理,以使所述屏幕在所述顯示區域縮小后空余出的區域顯示所述容器的隱藏區域,所述容器包括容納組件的顯示區域和隱藏區域”。
通過實際操作Galaxy S7,我們可以看到:用戶長按應用程序的圖標后,繼續向上拖動該圖標,Galaxy S7的桌面向下縮小,同時,手機上端則會顯示出新的區域。接下來,用戶把該圖標拖動到這個新的區域進行放置。
通過上述兩項內容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Galaxy S7與涉案專利中的第一項權利要求基本一致。
綜合以上分析,華為和三星此次的專利糾紛歸屬為UI類型。而橫向對比手機行業相關專利,UI專利是具有相當高價值的。眾所周知,在2012年蘋果與三星專利大戰中,美國加州法院就曾經針對蘋果的幾件UI和外觀專利判決三星給付10億美元的高額賠償。
近幾年來,華為在UI上的投入持續加大。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曾經針對UI說過:“華為是基于安卓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而蘋果手機iOS操作系統在優化上比安卓要好一些,因此增強軟件設計是華為投入重點。我們希望基于安卓的華為最新Emotion UI操作系統可以達到或超過蘋果操作系統的使用體驗。” 而從此事件可以看出,致力于打造更好操作系統的華為,在UI上已經取得了領先地位。
創新成為企業發展命脈 中國企業必須重視知識產權
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甚至可以稱之為“創新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到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提出要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提高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提出了“創新引領經濟轉型升級”、“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等內容。由此可見,國家對創新對知識產權保護重視程度正在提升。
然而,創新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它包括制度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等方方面面。但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知識產權毫無疑問成為了保護創新的最重要手段。對于企業來說,想要創新必須進行堅持不懈的投入和積累。在世界范圍內的知識產權體系架構尚不完善的情況下,不尊重、濫用別人的研究結果往往會挫傷全行業的創新熱情。正因如此,為了保護企業自身權益不被非法使用及獲得合理補償,中國社會必須要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以期讓廠商在公平、公正、平等的商業環境中展開競爭。
實際上,中國的創新水平已經遠超外界的估計,在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互聯網等某些創新領域,中國都已躋身全球領跑者。舉例而言: 在通信領域,作為本土企業代表的華為2014年對于研發的投入超過了A股近400家企業的總和。而2015年研發投入92億美元,可供NASA探索冥王星12圈。而取得的效果也是驚人的:華為共申請了3898件國際專利,成為了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企業。此次華為敢于撕掉貼在中國企業身上“山寨”、“低價劣質”的標簽,敢于和國際巨頭三星正面作戰正緣于此。我們發現,華為已經發展到可以與國際巨頭比拼技術的身位了,不再懼怕國內外的專利紛爭。
現在,國際社會也出臺了越來越多的法令和準則,來進一步規范知識產權糾紛。從早些年蘋果與三星、與HTC的兩場專利大戰,到不久前高通與魅族的專利糾紛,再到今天華為與三星兩個行業巨頭間的專利博弈,不難看出一個最本質的事實,即誰占據創新的制高點,誰擁有更多、更有價值的專利軟財富,誰在國際社會上就更有發言權。相信,每一個中國企業都將從華為的發展經驗中得到啟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