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序式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運動系統控制
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利用LPC1766微控制器實現順序式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電機系統控制方案。系統分析了順序式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電機系統控制需求,充分利用LPC1766豐富的PWM和GPIO中斷功能,配合光電開關的邏輯順序,控制直流電機運動,最終實現了光譜儀中晶體、準直器和濾光片的準確定位。測試結果符合《JJG 810-1993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檢定規程》的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4/290282.htm引言
順序式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是一種重要的大型科研儀器,可以對從Be-4到U-92的所有元素進行高含量、常量和微量檢測,廣泛應用于冶金、地質、礦物、石油、化工、生物、醫療、刑偵、考古、環保等諸多部門和領域。該儀器結構復雜,涉及高壓控制、精密運動設計、真空靜動密封設計、高速數字信號處理以及無標樣算法等高難度技術研發工作。其中晶體、準直器、濾光片是光譜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JJG 810-1993 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檢定規程》中對這三者定位精密度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對它們的運動控制方案開發非常重要。本文研究并設計搭建了順序式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運動控制系統,是基于LPC1766的電機控制方案,利用LPC1766的PWM模塊通過電機驅動芯片DRV8412分別控制三個直流電機正反轉,再結合GPIO中斷功能和光電開關的邏輯響應實現晶體、準直器和濾光片的精確定位。
1 順序式波長色散X熒光光譜儀的結構、原理和運動控制需求
順序式波長色散X熒光光譜儀(以下簡稱“光譜儀”)的工作原理是用X射線照射試樣,使試樣中的元素被激發出各自特征波長的熒光X射線;再通過光路設計,利用布拉格衍射原理,使用晶體將這些特征X射線按波長色散開來,并測量其強度,最終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它的基本結構主要是由高壓電源、X射線管、濾光片、原級準直器、分光晶體、二級準直器、探測器和測角儀組成。
在光譜儀中,濾光片的作用是消除或降低來自X射線管發射的原級X射線譜,尤其是靶材的特征X射線譜對待測元素的干擾,可以改善峰背比,提高分析的靈敏度。準直器分原級準直器和二級準直器兩類。在樣品和晶體之間的準直器稱原級準直器(又稱為入射狹縫),其作用是將樣品發射出的X射線熒光通過準直器變為平行光束照射到晶體。晶體主要起分光作用,實際使用中需要多塊晶體以滿足不同的元素測試需求。光譜儀一般配備有4個濾光片、3個準直器和8個分光晶體。在分析測試樣品時,為了獲得最佳的分析結果,濾光片、準直器和晶體需要根據測試流程進行切換。切換過程中,上述器件的重復定位精度會影響到測量結果的精密度,同時也是《檢定規程》必檢項目。
2 設計實現過程
2.1 機械設計
由于準直器、晶體和濾光片的運動都是離散運動,不需要連續性。因此,在實際的運動系統控制過程中,主要依靠機械上的槽輪機構,在槽輪上設計有定位機構,通過彈簧和溝槽的組合,保證定位的重復性;用直流電機驅動配合光電開關反饋器件的實際到位情況,最終實現控制功能以達到運動器件的切換目的。如圖1所示。
2.2 硬件設計
在硬件上,利用LPC1766微控制器的PWM波通過DRV8412芯片來控制電機,采用串口的方式來完成上位機和下位機的通訊。其結構框圖見圖2。DRV8412是具有先進保護系統的高性能全雙橋馬達驅動器,功率級效率可達到97%。設計中它是LPC1766與電機之間的橋梁。一個DRV8412芯片可以驅動兩個電機,其PWM引腳和RESET引腳與微控制器LPC1766相連接。當其使能控制引腳RESET為高電平有效狀態時,相應的電機才可以被正常驅動,改變PWM的輸出狀態就可實現電機的正反轉。利用LPC1766豐富的IO口與光電開關連接來讀取光電開關的狀態,進而實現運動器件的位置判斷,來確定器件的定位情況。
2.3 軟件設計
在軟件上,用Keil uVision4開發環境對LPC1766進行固件C語言編碼和調試。LPC1766微控制器是ARMv7-M結構,100MHz的操作頻率,32位ARM Cortex-M3微處理器。其UART支持RS-485、豐富的IO端口和強大的電機控制功能。本設計通過對其PWM功能模塊中6路PWM的控制,輸出3對波來分別驅動三個電機。每個電機有兩根線與一對PWM相連接,當正轉時,讓一個PWM波一直為低電平,另一個控制正轉的PWM呈一定占空比的矩形波輸出。當互換兩個PWM的波形輸出狀態,就會實現電機的反轉。本設計利用LPC1766豐富IO口的特點,通過IO口讀取光電開關的狀態,來控制電機運動,進而實現濾光片、準直器和晶體的切換運動。
LPC1766的GPIO模塊共有5個端口,可讀可寫,其中端口0和端口2還可提供中斷的功能,可編程為上升沿、下降沿或邊沿產生中斷,它們與外部中斷3共用相同的NVIC通道。本設計選用端口0的下降沿中斷,將P0.0、P0.1和P0.2分別連接光電開關08、01和04來控制三個電機實時的轉和停,再通過讀取其余端口控制的光電開關的狀態來判斷濾光片、準直器和晶體的位置狀態,從而決定電機的運動情況。濾光片使用三個光電開關09、10和11電平組合情況來表示邏輯001、011、101、110和111這5種位置狀態;準直器使用兩個光電開關02和03來表示邏輯00、01和10這3種位置狀態;晶體使用光電開關05、06和07來表示邏輯000到111這8種位置狀態。運動結構實物圖如圖3、圖4和圖5所示。
設計通過RS485由PC機串口發送命令給LPC1766來實現濾光片、準直器和晶體的位置選擇。實現過程中應注意串口的波特率和端口配置,這里我們用的是UART3,設定波特率為9600bps。根據RS485通訊具有兩根線,同一時間只能傳輸一個方向數據的特點,在收發數據時要對其收發使能引腳進行相應設置,且收發狀態切換要加適當的延時,延時時間過短會使數據接收錯誤,延時時間過長則會出現死機現象,因此延時需要根據實際選用的串口波特率來計算確定。
當上位機發送命令后,下位機會判斷當前的位置狀態是否是需求的位置,是就直接返回,否則使電機繼續運轉,直至所需位置后停止返回。軟件流程主框圖如圖6所示。
3 測試方法及結果
經上述控制方案的設計后,按照《JJG 810-1993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檢定規程》的要求對各器件切換的精密度進行了檢定。精密度以20次連續重復測量的相對標準偏差RSD表示。每次測量都必須改變晶體、準直器和濾波片的位置條件。
RSD計算方法如下:
(1)
(2)
(3)
(4)
式中:
Ii——i次測量的計數率;
T——測量的時間;
n——測量的次數;
——n次測量的平均計數;
S——n次測量的標準偏差。
連續20次測量中,如有數據超出平均值±3S,實驗應重做。
通過不做任何變化的計數漲落試驗、準直器重現性試驗、晶體重現性試驗和濾光片重現性試驗分別測量時間10s,交替測量20次并記錄與漲落試驗同條件的CuKα輻射的計數率值。最后與國標同行的鑒定結果和其他同類儀器的性能對比如表1所示。
4 結論
基于LPC1766的電機控制設計可實現晶體、準直器和濾光片的正常切換和準確定位,且運動穩定。PWM 具有很強的抗噪性,且有節約空間、比較經濟等特點。在對電機的轉速控制方面,可大大節省能量,改變PWM的輸出波形占空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不會出現控制電機停止時的過沖現象。設計中GPIO中斷功能,可實時響應來控制電機的轉和停,使系統能及時地響應外部事件的變化。本設計方案實現了順序式波長色散X熒光光譜儀中關鍵器件的準確切換,解決了運動系統控制難題,提高了整機測試性能,且已經優于國標要求。
參考文獻:
[1]隋鳳麗,李國興,曲秋華. X射線熒光光譜儀原理和系統組成[A]. 中國體視學學會CT理論與應用分會.全國射線數字成像與CT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體視學學會CT理論與應用分會, 2012:5
[2]吉昂,陶光儀,卓尚軍,羅立強. 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
[3]周立功.深入淺出Cortex-M3-LPC1700[Z].廣州致遠電子有限公司出版, 2009
[4]王憲章.關于PWM直流電動機控制系統的分析[J]. 科技資訊, 2009(13)
[5]Yong Zhou, Yufeng Zhang, Qixun Zhou, Qirui Li. A novel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multi-motor system based on embedded terminal[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 24:219-225
[6]Zou Aicheng, Wang Qunying, Cao Yijie. Design of PWM DC Mo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7]張建平.單片機與PC機簡易串行通信的實現[J].現代電子技術, 1999,5(4):305-311
[8]孫安青.ARM Cortex-M3嵌入式開發實例詳解[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12
[9]應曉滸,張衛星,陳曉東. 波長色散 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性能測試方法介紹[J],光譜實驗室, 2000,03:281-285
本文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6年第4期第59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