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市場分析 > 大生態時代下中國集成電路市場機遇和挑戰

大生態時代下中國集成電路市場機遇和挑戰

作者:李珂 時間:2016-04-26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全球包括中國的ICT行業,正在步入一個大生態時代。這一時代具有大融合、全開放、強關聯、多方向的特征。在工業領域,工業互聯網以及智能制造領域,在"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規劃引導下,國內企業應該更多地和中國的指導企業銜接;在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領域有賴于行業組織和政府加大投資。于此背景下,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也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摘要:全球包括中國的行業,正在步入一個。這一時代具有、全開放、強關聯、多方向的特征。在工業領域,工業互聯網以及智能制造領域,在"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規劃引導下,國內企業應該更多地和中國的指導企業銜接;在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領域有賴于行業組織和政府加大投資。于此背景下,中國的產業也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4/290263.htm

  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速從2014年的10%到去年的負增長,WSTS的數據認為今年市場的主要增長點還是在傳感器和光電器件,IC產業市場的增長率將會是0%。全球的半導體市場在經歷了兩年半的繁榮之后,是不是又將步入新一輪的市場低谷?全球包括中國的行業,正在步入一個,這一時代對于中國產業也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

下的4個特征

  大生態時代下國內的IC產業有4個特征:、全開放、強關聯和多方向(英文縮寫為FORM)。

  。新工業革命是指我們的IT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現在我們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呈現出IT技術和制造技術融合的速度在不斷加快。IT技術和社會生活、社會服務的融合也在日益推進;

  全開放。Wintel體系已經被現在的“Android+ARM”體系所替代。包括智能終端以及相關的智能應用都是采用Android+ARM的體系。在互聯網的思維狀態下,現在出現了一種思潮——硬件免費提供,通過服務來收費。這導致芯片價格的壓力越來越大??赡苡幸惶欤布S商要求芯片廠商技術和標準完全開放給大家。在開放的條件下,芯片產業將會有兩個特點;

  強關聯。所謂的強關聯1.0,就是芯片廠商不僅賣產品,還要賣服務,還要給出解決方案(MTK模式)。芯片廠商和客戶之間關聯度就大大加強了;

  多方向。高通一方面是靠他的芯片和解決方案,同時靠知識產權IP,構建了一個聯盟。在當下大基金的支持以及企業收購浪潮背景下,國內廠商開始有各種各樣的應用和產品,各廠商都在尋求自己企業的多元化和利潤來源的多元化。

國內產業7個發展趨勢

  隨著成本的下降和創新的驅動,未來3-5年,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以及大數據(包括移動互聯網)這幾大新興應用領域,對于硬件廠商、軟件廠商以及芯片廠商,將會快速成長為一個規?;氖袌鲂枨?。

  如今互聯網已經細分到移動互聯網,下一個細分領域將會是工業互聯網和家庭互聯網。例如西門子安貝格工廠服務器和電腦機柜數量與數控機床和機械手的數量一樣多,這個工廠看起來就像一個大的云計算中心。由此可見,現在整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是非??斓摹N磥?,每個工業企業都將連接到整個大的工業互聯網領域當中。家庭互聯網也一樣。小米的智能電視已經賣得比手機還便宜,去年電視機的總產量是1.4億臺,智能電視的產量是8300萬臺,占總產量的70%。由此可見,未來家庭互聯網的興起也是指日可待。

  智能制造大規模的普及對于芯片和未來相關設備的需求將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智能制造包含兩個范疇:一個是智能制造設備,包括無人機、數控機床、3D打印和機器人。同時,我們研究德國的工業4.0可以發現,智能制造不僅僅是設備的智能化,而是整個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從供應鏈、價值鏈,再到最終的營銷體系,要全部實現智能化,這對于芯片和未來相關設備的需求將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

  人工智能現在的蓬勃興起將會對計算芯片產生巨大的需求。前一陣最熱門的話題就是Google的AlphaGO和李世石的圍棋大賽4:1,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是非??斓模斓匠跷覀兊南胂?。這一發展的背后支撐是強大的計算能力。因此,對于計算芯片(包括高傳輸的通信芯片)將會產生巨大的需求。

  信息安全市場在中國本土是一個可供挖掘的巨大金礦,對于這一市場主要可以劃分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黨政軍,這一方面是封閉的,外資企業想要參與到這個領域當中是比較困難的;第二方面是行業應用,包括金融、電信、能源和交通領域。對于這些領域,企業的主導性比較強,推動力是需要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第三方面是消費級市場。這也是信息安全領域真正廣闊的市場。

  基于安全,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這一體系既包括IT產業,也包括產業。首先,對于本土廠商是一個大的機遇;同時,對于外資企業也并不會形成壁壘。這需要看外資企業如何調整自己的業務戰略,用怎樣的新的商業模式或者商業業態來進入到中國的市場中,如何在合作中尋找自己的發展機會。

  廠商之間的競爭也將由過去的平臺之爭轉向生態之爭。在過去的行業中,一個IC設計企業經常只能火三五年。這種基于某一個平臺的企業,這個平臺繁榮的時候他們就繁榮;這個平臺沒落了,這個企業也就會隨之沒落?,F在國內一些企業也已經看到了這個問題,開始關注構建生態體系,從而解決從平臺向生態體系競爭轉變的問題。

國內市場面臨的一些機遇和挑戰

  在市場規模上,去年中國市場的增長率是6.1%,相對于全球的-0.2%還算不錯。但是與前年相比,已經從16%下降到了6.1%。對于今年的預測,我們認為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增速可能只有5%左右,而且這是以人民幣測算的增速。而由于今年人民幣可能會貶值5.5%,所以如果以美元來計價的話,今年國內集成電路市場的增長率很可能是0%。

  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如果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持續政策和產業轉型能夠順利實現,未來兩年我們的產業增長、市場增長,才可能重新回到相對較快的軌道當中。

  現在整個行業應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的個人計算機產量下降了10%,手機產量增長率為7.8%,智能機增長率為11%。由此可以看到兩個問題:1、PC市場下滑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2、手機市場的增速也有下滑趨勢。過去中國手機產量一直保持在兩位數,去年只有7.8%,智能手機也只有11%了。

  反觀中國的消費類市場,往年都是3%左右,去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年增長在7%以上。由此可見,家庭互聯網和可穿戴設備這些新興市場,從增速上已經開始發力。同時,在智能汽車的問題上,包括"中國制造2025"的問題,這兩個領域,在去年還是以30%的速度在增長。而由于汽車產業第一技術門檻高,第二認證周期也很長,集成電路產業要進入這個市場難度比較大。所以國內的集成電路企業要開始啃硬骨頭了。

  MCU和模擬器件是增長比較平穩的市場,但是去年增速卻排前兩位。工業以及汽車產業中主要的應用就是MCU。國內2004年很多企業在搞MCU,當時調研結果表明,至少有20家,幾年后全部都不做MCU了,因為做MCU需要做一些參考設計,需要像飛思卡爾那樣從大學生開始培養人才,這個難度很大。但現在真正市場需求方向在轉型,工業領域對于模擬芯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模擬是我們的強項,半數以上中國IC設計企業都在做模擬,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模擬器件的春天又要到來了。

  我們將設計企業去年和今年的對比來分析,增長比較快的兩個企業是海思和展瑞。海思從100多億發展到了200多億元,展訊和瑞德科合并后,現在叫展瑞,也100多億元,這兩個是表現比較突出的。他們靠的什么呢?海思靠的是在手機領域和視頻監控領域創新;展瑞則是靠整合。據統計,這兩家企業如果把銷售額拆開來看增長的并不大,而整合之后帶來的則是較高的增長。剩下其他企業增速并不快,基本就是行業的平均增速(大概10%到20%左右)。

5點策略

  新興市場:云、物、大、智、移在未來3-5年在ICT領域將會快速地成長,會給我們帶來大量的市場機遇,因此國內企業需要關注這些領域,而不是說還把它們看作一個云里霧里的市場。

  在工業領域,工業互聯網以及智能制造領域,在"中國制造2025"這樣大的戰略規劃的引導下,國內企業應該更多地和中國的指導企業銜接。例如新松機器人、大疆無人機,國內企業需要跟更多這樣企業接觸和溝通。

  在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領域,需要行業組織和政府加大投資,如果從現在的市場占比1%能夠達到4%,那至少能夠支撐一大批的中國IC設計企業。

  在IC產業中還應大力提倡的是協同創新的概念。因為協同創新既可以節省資源,又能迅速占領市場,實現企業共贏。去年中芯國際跟高通做的28納米就證實了這一點。未來一定是協同創新的時代,同時還可以利用全球的創新資源。

  另一個需要提倡的是逆勢收購的概念。我們看到,我們想收購很多外資企業卻并不成功。前兩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外資企業并不愿意接受整合。而在當下這一背景下,外資企業的日子開始不好過,這個時候是我們資本界走出去,大規模的整合全球資源很好的契機。

小結

  中國存儲器曾錯過了很好的發展機遇。2009年的時候,存儲市場不景氣,可供選擇的企業也很多,現在全球只有三家了,前幾年存儲器市場增長很好,10%到20%。如果想找存儲器廠商合作,就只有三家,不像原來還有六七家。但是去年、今年和明年,全球市場又將進入新一輪的調整期,這恰恰是國內資本大規模走出去的最佳時機,因此國內資本行業也要有自己的信心,要抓住這一個新的機遇。(注:本文來自于“2016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上的講演,該會由賽迪顧問承辦,2016年3月24日,北京)

參考文獻:

  [1] 李珂: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回顧與展望.電子產品世界. 2015(5):9


本文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6年第4期第4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