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將開發激光推進“飛船” 中國專家稱其科幻
著名英國物理學家霍金12日在紐約宣布,將與合作伙伴開發以激光推進的微型星際“飛船”,力爭以光速五分之一的速度,用20年時間飛到距地球4.37光年的半人馬星座的阿爾法星附近。對于這一計劃,中國專家認為,想法很好,但目前具有科幻色彩。如果在遙遠的將來能夠實現,將具有開創性工程意義,但還談不到科學價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4/289735.htm霍金提出的以地面激光持續作用于帆板的航天設想,與兩種現有方案有相似之處:一是太陽帆飛船,二是光子火箭。空間技術研究專家龐之浩介紹說,從理論上說,太陽帆飛船單純依靠太陽光子持續撞擊帆板,逐漸將飛船在沒有明顯空氣阻力的太空中推進到較高速度。近20年來,美國、俄羅斯先后做過幾次太陽帆動力試驗,成敗均有,但也僅僅是在近地軌道內嘗試過,遠遠談不到飛抵半人馬座。光子火箭則利用物質與反物質的湮滅反應,自產光子并借由巨大凹面反射鏡,向后方噴射光子流。但依據這種設想開展的研究,數十年來沒有取得實質進展。
“嚴格的說,霍金提出的航天器算不上‘飛船’,只是一個幾厘米見方的飛行物,其設想的激光推進技術在工程方面也很復雜,”空間技術研究專家龐之浩介紹說。
“以太陽帆為例,其概念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這種方式需要一個巨大的反射鏡將陽光照射到面積足夠大的帆板上,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大難度。時至今日,這一研發的進展速度并不快。激光‘飛船’的設想提出不難,在2050年前研制出一個雛形也有可能,但要飛到半人馬座還是‘太過遙遠’了。當然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這種激光推進方式可能會有希望,但這必須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現在無法預測,”龐之浩說。
“但霍金的激光‘飛船’可作為科幻進行探索性研究,”龐之浩說,“可以先在技術上力求實現,而不必現在就追求它的實用價值。將人類制造的物體送到數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間具有開創性工程意義,假如經過探索能在這種微型‘飛船’上安裝探測裝置,才可能提到科學價值。”
就像第一顆人造衛星一樣,它剛上天時人們還無法預測它有今天這樣廣泛的實用價值,這種應用的前提是在工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先把衛星送上太空。但即便如此,對于前往半人馬座的航天器來說,還要接著解決地面能否收到探測數據,可否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實現測控通信,微型“飛船”怎樣抵御星際塵埃的碰撞等難題。目前看得見、摸得著、說得出的技術都無法克服這些困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