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市值憑什么超越蘋果
[Alphabet將旗下除谷歌部門以外的其他所有業務合并為所謂的“OtherBets”業務部門上報業績。盡管Nest、GoogleFiber和GoogleX等業務虧損,但Alphabet旗下谷歌核心業務——搜索、Android和YouTube表現很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2/286642.htm蘋果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了重組后的首份財報后發生改變。
谷歌股價大漲,市值一度超過蘋果,成為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按照最新盤后股價計算,搜索巨頭谷歌目前市值逼近5650億美元,超過蘋果的5390億美元。
如果將時間拉回到一年前,當時蘋果的市值一度突破7000億美元,幾乎是當時谷歌市值的兩倍。一年的時間里,兩大科技巨頭發生了什么?
“瘋狂”項目虧損36億美元
這是谷歌宣布重組后的首個完整的財務季度。
去年8月11日,谷歌聯合創始人兼CEO拉里·佩奇(LarryPage)在官方博客宣布了公司重組消息。他將與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創辦一家新的控股公司Alphabet,兩人分別出任CEO與總裁職位。
Alphabet取代谷歌在納斯達克上市,谷歌目前所有股份將自動轉換為同等數量與權益的Alphabet股份。
這意味著,原先的谷歌將只保留部分核心業務,瘦身成為全資的子公司新谷歌,而另外一些前沿項目如LifeSciences(從事智能隱形眼鏡的開發)和Calico(關注長壽技術)等將分拆成獨立子公司,和子公司新谷歌一起組成Alphabet集團。
在財報中,Alphabet將旗下除谷歌部門以外的其他所有業務合并為所謂的“OtherBets”業務部門上報業績。可以看到的是,盡管Nest、GoogleFiber和GoogleX等業務虧損,但Alphabet旗下谷歌核心業務——搜索、Android和YouTube表現很好。
報告顯示,Alphabet第四季度總營收為213.2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81.03億美元增長18%,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24%;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Alphabet第四季度凈利潤為60.43億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為46.54億美元。
截至12月31日的整個2015財年,谷歌部門營收為745.41億美元,高于2014財年的656.74億美元;谷歌部門2015財年運營利潤為234.25億美元,高于2014財年的190.11億美元。
OtherBets部門2015財年營收為4.48億美元,高于2014財年的3.27億美元;OtherBets部門2015財年運營虧損為35.67億美元,而上一財年的運營虧損為19.42億美元。不計入股權獎勵支出,OtherBets部門2015財年運營虧損為30.69億美元,相比之下2014財年運營虧損為15.95億美元。OtherBets部門2015財年股權獎勵支出為4.98億美元,相比之下2014財年為3.47億美元。
超越蘋果背后
如果把時間拉回到一年多前,當時蘋果的市值一度突破7000億美元,還幾乎是當時谷歌市值的兩倍。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蘋果在業績上多次創下歷史新高,但始終無法打消外界對于蘋果后續創新產品跟進乏力的擔憂。在過去六個月中,蘋果股價下跌近20%。
蘋果最新公布的201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加劇了這一擔憂。財報顯示,盡管營收和凈利潤均再次創下歷史新高,但iPhone銷量僅增0.4%,創2007年推出以來最低。
當庫克承認蘋果將面臨有史以來首次銷售下滑的時候,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家公司還有多少創造力和想象空間。
“蘋果面對的競爭環境已不同往日。”艾媒咨詢CEO張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無論是谷歌還是亞馬遜,它們都不愿意讓蘋果過久地停留在巔峰。現在給人的一種感覺是,庫克將更多精力花在了利用運營來提高蘋果產品的銷量上,但在產品創新一端,這家公司并沒有能力延續以往的輝煌。
有分析師認為,Alphabet的股價上漲原因包括營收增長、各種開支逐步控制、更具有財務自律。而且,谷歌開始通過股票回購計劃,進一步刺激了股價,從而對股東進行經濟回報。
此前,谷歌重組原因之一是回應華爾街批評公司不專注不透明,如投資健康、長壽、汽車領域,提供各子公司運營數據;此外,重組也為了降低Google之外領域負面影響主營業務,如汽車業務導致的虧損。
“只要核心業務依然運行穩定,營收增速平穩,這些企業的投資就可以持續。”JMPSecurities分析師羅納德·喬希(RonaldJosey)說。
盡管投入巨大又看不清未來的項目仍舊會拖累新集團公司的整體業績,但佩奇希望借此進一步推動由技術驅動的變革和創新。用他的話說:“我們一直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家公司都會變得更加循規蹈矩,安于守成,只做些添補調整。但在科技行業,革命顛覆性的創新不斷推送著下一個巨大增長領域,你需要讓自己有一些不安分,以繼續保持與行業同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