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電網電力軟件包測試研究
對于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改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電網改造
可以通過電網改造,如增加線路和柱上開關等來提高電網可靠性。軟件包在每一個設備的對話框中都提供設備成本的參數輸入,電網規劃者可以在軟件包的原有電網接線圖上進行設備的增加及網絡結構的調整并輸入需要增加的設備費用,然后重新進行可靠性指標計算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可以通過調用軟件包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塊來觀察電網改造前后的成本/效益比。
對算例中的小區進行計算時沒有發現電源進線不滿足N-1的情況,以及由于局部負荷轉移而出現設備過載的情況,因此這里沒有給出電網改造前后的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但是所開發的軟件包支持這種功能。
2)投入配電自動化設備
投入配電自動化設備后其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改善主要體現在:突發故障情況下減少故障尋址和故障隔離以及恢復供電的操作時間,使非故障區的用戶可以快速恢復供電。對于上述算例,投入自動化設備后,非故障區的停電時間減小到了1分鐘。但是如果電網中的柱上開關過少,則無法在所有故障情況下對故障點進行隔離,所以改進效果不會很明顯。因此,配電自動化設備的投入需要與電網的一次設備改造相結合。
3)加強設備管理及運行維護
通過加強設備管理和運行維護可以提高設備的可靠性,最終提高電網的可靠性水平。表2給出了設備故障率減半前后的電網可靠性指標對比情況。
4)設備采取帶電檢修方式
采取帶電作業方式可以降低設備檢修情況下對于用戶的停電范圍和停電時間。表3給出了采取帶電檢修前后配電網的可靠性指標比較。
結語
為保證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在電網的規劃設計和運行管理中定量評估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并進行提高可靠性的成本/效益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利用開發的軟件包可以方便而高效地對中壓配電網供電可靠性進行分析計算。電網規劃人員可以以可計算結果作為合理制定最佳規劃方案時的技術衡量指標;電網運行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計算結果找出電網供電可靠性的薄弱環節,為及時采取措施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更多好文:21ic智能電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