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直放站中CPRI協議的FPGA實現
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通信網絡覆蓋范圍已經成為衡量通信網絡運行的重要標準,直接影響著運營商的經濟效益。而直放站的發展應用,已成為提高運營商網絡質量,解決網絡盲區或弱區問題,增強網絡覆蓋的主要手段之一。一個基站可以與幾個直放站相連,可以組成鏈狀、星型、樹型等靈活的拓撲結構,使基站的覆蓋范圍大大增加。同時,既節省空間,又降低成本,提高了組網的效率。
但由于傳統模擬直放站設備間沒有統一的協議規范,無法滿足系統廠商與直放站廠商的兼容,無法實現基站和直放站之間更有效的互通,從而限制了兩者之間控制和數據的可靠傳輸。2003年6年,由包括愛立信、華為、NEC、北電網絡及西門子5大集團合力制定了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接口。該組織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制定這個接口的標準協議,從而使該接口成為一個公共的可用的指標。開放的CPRI接口為3G基站產品和2G數字直放站在增加效益,提高靈活性方面提供了便利。
1 CPRI協議概述
CPRI規范定義了物理層和鏈路層兩層協議,能實現數字基帶IQ信號傳輸時分復用,其協議結構圖如圖1所示。物理層用千兆以太網的標準,傳輸的數據采用8 B/10 B編解碼,通過光模塊串行發送,為達到所要求的靈活度和成本效益,線路比特速率有614.4 Mb/s,1228.8 Mb/s和2 457.6 Mb/s三種。鏈路層定義了一個同步的幀結構。幀結構包括基本幀和超幀,每個基本幀的幀頻為3.84 MHz,包括16個時隙,根據線路比特率的不同,每個時隙的大小分別為1 B。2 B,4 B。其中第一個時隙為控制時隙,其余15個時隙為I/O數據時隙,用來傳送I/O數據流。超幀則由256個基本幀構成,256個基本幀的控制時隙共同構成超幀的控制結構(如圖2所示),同時,定義了快速C/M通道(以太網)和慢速C/M通道(HDLC),用于傳送控制類和管理類的數據,可以對直放站進行維護。
2 硬件實現方案
2.1 方案對比
對于CPRI硬件實現方案,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以選擇:
(1)PMC方案。采用PMC7830或PMC7832芯片,這一類芯片把CPRI協議全部集成在芯片內部,只留出接口,使用簡單方便,可完全支持用于無線基站連接的公共射頻接口(CPRI)規范。
(2)用帶ROCKET IO的FPGA實現CPRI協議,此方法靈活性高,但開發時間周期會比較長,影響產品開發。
(3)FPGA與SCAN25100相結合。由FPGA實現CPRI的成解幀及相關接口設計,SCAN25100負責完成8 B/10 B編解碼和高速串并轉換。鏈路層的幀協議修改方便,而物理層則由芯片完成,使用簡單,性能穩定。開發成本較低,且擴展性好。
(4)FPGA與TLK4015相結合。TLK4015是4通道、0.6~1.5 Gb/s通道收發器,當系統需要多的通道數時,使用該方案可以減少電路板尺寸。
2.2 硬件詳細設計
該設計采用第3種的硬件實現方案,整個硬件實現由5個部分組成,如圖3所示,分別為CPRI鏈路層協議實現模塊,CPRI物理層協議實現模塊、光傳輸模塊、時鐘管理模塊和系統配置與監控模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