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的功耗概念與低功耗設計研究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91659.htm芯片對功耗的苛刻要求源于產品對功耗的要求。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以及人們對消費類電子產品——特別是便攜式(移動)電子產品——的需求日新月異,使得設計者對電池供電的系統已不能只考慮優化速度和面積,而必須注意越來越重要的第三個方面——功耗,這樣才能延長電池的壽命和電子產品的運行時間。很多設計抉擇可以影響系統的功耗,包括從器件選擇到基于使用頻率的狀態機值的選擇等。
(1) 功耗的組成
功耗一般由兩部分組成:靜態功耗和動態功耗。靜態功耗主要是晶體管的漏電流引起,由源極到漏極的漏電流以及柵極到襯底的漏電流組成;動態功耗主要由電容充放電引起,其主要的影響參數是電壓、節點電容和工作頻率,可以用式(1)表示[1]。
(2) 靜態功耗
靜態功耗主要是由漏電流引起。漏電流是芯片上電時,無論處于工作狀態還是處于靜止狀態,都一直存在的電流,來源于晶體管的三個極,如圖1所示。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來自源極到漏極的泄漏電流ISD,另一部分來自柵極到襯底的泄漏電流IG。漏電流與晶體管的溝道長度和柵氧化物的厚度成反比[2]。
圖1 靜態功耗的組成
源極到漏極的泄漏電流是泄漏的主要原因。MOS管在關斷的時候,溝道阻抗非常大,但是只要芯片供電就必然會存在從源極到漏極的泄漏電流。隨著半導體工藝更加先進,晶體管尺寸不斷減小,溝道長度也逐漸減小,使得溝道阻抗變小,從而泄漏電流變得越來越大,而且源極到漏極的漏電流隨溫度增加呈指數增長。
(3) 動態功耗
動態功耗主要由電容充放電引起,它與3個參數有關:節點電容、工作頻率和內核電壓,它們與功耗成正比例關系。如式(1)所示,節點電容越大,工作頻率越高,內核電壓越大,其動態功耗也就越高。而在FPGA中動態功耗主要體現為存儲器、內部邏輯、時鐘、I/O消耗的功耗。在一般的設計中,動態功耗占據了整個系統功耗的90%以上,所以降低動態功耗是降低整個系統功耗的關鍵因素。
(4) 降低功耗帶來的好處
① 低功耗的器件可以實現更低成本的電源供電系統。另外,更簡單的電源系統意味著更少的元件和更小的PCB面積,同樣可以降低成本[3]。
② 更低的功耗引起的結溫更小,因此可以防止熱失控,可以少用或不用散熱器,如散熱風扇、散熱片等。
③ 降低功耗可以降低結溫,而結溫的降低可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另外,較小的風扇或不使用風扇可以降低EMI[3]。
④ 延長器件的使用壽命。器件的工作溫度每降低10 ℃,使用壽命延長1倍。
所以對于FPGA而言,降低功耗的根本在于直接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性能和質量,并減小了體積,降低了成本,對產品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5) 如何降低FPGA功耗
FPGA主要的功耗是由靜態功耗和動態功耗組成,降低FPGA的功耗就是降低靜態功耗和動態功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