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太空科技新里程

作者:黃俊義 時間:2006-04-17 來源:CTIMES 收藏

經過長時間團隊合作的努力,國家太空中心()於4月15日早上9時40分,在臺灣與美國兩地跨海同步倒數計時聲中,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星系,自美國加州范登堡基地,由美樂達火箭發射成功,順利進入軌道。福爾摩沙三號是由臺美合作發展的氣象偵測衛星系,其中包括6顆微型衛星,發射升空後6顆微衛星陸續脫離火箭暫駐在500公里高的軌道上,并且已傳回訊號給地面站。目前已成功發展了福爾摩沙一號、二號及三號等衛星計畫,可以說已為臺灣的太空科技建立了相當的基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84381.htm
福衛三號中士林電機/永炬光電制造的太陽感測器。( Source: NSPO)
附圖 :福衛三號中士林電機/永炬光電制造的太陽感測器。( Source: )

尤其是本次的福衛三號氣象衛星,更受到全球氣象單位的矚目,因為「爾摩沙衛星三號(FORMOSAT-3)計畫」是由臺灣與美國雙方政府授權執的一大型臺美雙邊國際合作計畫,臺灣由「國家太空中心」而美國為「大學大氣研究盟」 ()一起共同合作執,為建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系統之先進技術發展計畫。任務目標是發射6顆微衛星以收集大氣的折射訊號作為氣候預測、全球氣象變遷研究、以及電層和重研究。但這6顆微衛星還要經過13個月的部署才能完成軌道的轉換,以達到涵蓋全球區域量測的功能,然後展開全球大氣即時觀測,提供世界各國作為氣象預報之叁考。

由於臺灣方面叁與度相當高,除了未來對全世界的氣象預測準確度有所貢獻外,也建立了微衛星系統之規劃、設計、整合與測試、操作等能,且藉著技術移轉方式將衛星元件和相關的制造技術移轉至本地的制造廠商,提升臺灣太空產業的制造根基。所以,最重要的是科學任務與科學合作的叁與,這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顯現的是背後扎實的產官學研力量。針對此次福衛三號,就使用了14種臺灣廠商承制的元件,有衛星電腦、任務介面單元;太陽感測器、蓄電池組、電源轉換器;還有衛星天線包括一個S頻段的傳送貼附天線和接收貼附天線、混合耦合器以及射頻波器、衛星電熱片;最後則是衛星結構體的加工制造。

雖然太空科技已經發展很久了,并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物,但臺灣相對而言,起步算很晚,所以只有透過種種合作模式、吸取經驗來發展太空科技。如今的成果,就是一個很好的里程碑,難怪當福衛三號發射兩度異常中斷之後,在美國范登堡基地觀看的臺灣僑胞與國家太空中心工作團隊都忍不住眼眶泛紅,直到發射成功後又振臂歡呼了起來。對於業者而言,太空科技是一種精密設計制造的試金石,例如福衛三號必須接收美國24顆衛星發送的定位訊號,就能為業者開發精密通訊的叁考,當在太空中嚴酷的環境都沒問題後,一般裝置的品質當然也能得到全世界的信賴。

國家太空中心隸屬於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除了政府的策略補助外,還要有實質的績效,才能獲取更多的發展空間。因此,透過這種自由的制度設計,只要太空中心能夠適度的釋放出業界的活力,以及民間各階層的認同叁與,那麼就能為臺灣太空科技奠下深厚的基礎。業界的活力叁與來自長期性的有利可圖,即使是投入精密研究的制造,只要有遠景,也會不惜投下巨資開發;而民間的認同則是對全球科學任務叁與的榮譽感,這會帶來源源不絕的人力、物力資源。相信對於NSPO而言,固然以上兩者缺一不可,但更重要的是必須站在臺灣看全世界,才能在全球太空科技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由 CTIMES 同意轉載,原文鏈接: http://www.ctimes.com.tw/DispCols/cn/NSPO//06041707059P.shtml



關鍵詞: NSPO UCAR GPS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