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噱頭?郭董太本位了!
近來郭臺銘的消息不少,從啟動鴻海世紀轉型分析、要在統一超商賣大電視、與徐旭東會面談4G、提出要從「科技制造」轉型為「科技服務」,到在股東會向股民鞠躬道歉 - 因股價表現太差!但讓人最傻眼的,是郭董所說的一句話:「3D打印不等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只是噱頭而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83154.htm![]() |
附圖 :郭董說3D打印只是噱頭,真是如此?(圖:法新社) |
當大家都看好3D打印的發展時,郭董卻獨排眾議地看衰,立論為何呢?根據訪問媒體引述,他強調鴻海導入3D打印已有三十年,「這技術沒什么重要,只能看、不能用,最重要的是無法大量生產,因此不具有商業價值。」
真的是這樣子嗎?
前兩天,一個做電子設計的朋友,興致沖沖地從袋中拿出一組電子套件,說是漁船導航用的控制器。它的機體是圓椎形的上蓋、下蓋結構,聽說拿出去開模,恐怕要花上六、七十萬,但他現在用一臺3D打印機就把它給印出來,成本不到二百元!
「把這些套件的3D圖畫出來,一個個印出來再組一組,就可以賣了。我們現階段只需要生產幾十個、最多上百個,買臺3D打印機來印,真是太劃算了!」
他買的是約六萬元等級的3D打印機,用的是ABS塑料料,不論就強度和外觀質感來看,出貨到市場都沒問題。
「更重要的是,打印出來若不滿意,可以馬上用計算機改改,再重印新的出來!」這是傳統生產流程中難以實現的情境,當然,也不是鴻海樂意見到的改變。
從這個例子來看,?3D打印機是臺能直接制造的生產工具,已是名實相符。然而,若只看到3D打印出來的機體外殼,卻忽略了裝在其中的電子零件,還不算看清這場革命背后的真正驅動力。
還有幾個朋友,都是資深的電子工程師,平時在上班,下了班就愛玩玩開放硬件「Arduino」,搞久了,也弄出一堆有用的延伸套件,可以提供驅動馬達、鏈接Wi-Fi、擴充影像擷取、感測光源等功能。他們將這些板子放到網絡上賣,現在也買了3D列表機,要為這些板子量身定制機殼。看來生意是愈做愈大。
事實上,當開放軟、硬件結合3D打印,再加上網絡、社群和群眾募資,發動「數字制造革命」的潛勢力條件才算都到位了。《長尾理論》和《自造者運動(Makers)》兩本暢銷書的作者Chris Anderson,就因愛上DIY搖控飛行器,其無人飛機事業從自家的餐桌展開,三年內成長到擁有兩間上萬平方英吋空間的廠房,業績年成長達75% - 100%。
「開放硬件結合3D打印,真是一門好生意,我們第一年就開始獲利了,因為做一個就賺一個,而且做的是全球市場!」這是Chris的創業心得。
這場邁向個人化制造的轉變,會不會發生呢?Chris指出,如果數字世界能引爆微型創業,沒理由不能在「位」的世界也來一遍。
說到底,「量產」只不過是全球化、工業化下不得不的手段,如果可以,誰不想自己動手做,或至少請人為自己量身定做想要的東西呢?
所以,若因3D打印還無法用于大量生產而斷定它不具有商業價值,那郭董可真是太本位主義了。放眼未來,精密型量產制造不會消失,但量產的溫床肯定是來自利基型的個性化制造。
鴻海的股價若想翻身,眼光還得看得更長遠些。
(作者為CTIMES總編輯)
本文由 CTIMES 同意轉載,原文鏈接:http://www.ctimes.com.tw/DispCols/cn/3D-Printing/%E6%95%B0%E5%AD%97%E5%88%B6%E9%80%A0/%E5%A4%A7%E9%87%8F%E5%AE%A2%E5%88%B6%E5%8C%96/%E5%BC%80%E6%94%BE%E7%A1%AC%E4%BB%B6/%E9%B8%BF%E6%B5%B7/1306272315WS.shtml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