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國際視野 > 市場分析 > 鴻海砸500億,印度大擴產

鴻海砸500億,印度大擴產

作者: 時間:2023-12-12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昨日晚間,發布公告,將向印度子公司投入近 500 億元新臺幣,用于擴建廠房,這是近幾年在印度罕見大手筆投資,外界推測,此舉是為在印度進行 iPhone 新產品導入(NPI)預做準備。NPI 是指新產品上市前的設計、研發、試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2312/453791.htm

代子公司 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 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 公告,以自地委建廠房,預計投資金額為印度盧比 1,282.09 億元(約新臺幣 499.63 億元)。

供應鏈人士表示,鴻海大手筆投資印度,說明在印度進行 iPhone 的 NPI 腳步已經不遠了,蘋果確定將扶植印度,成為全球另一個 iPhone 生產重鎮。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之前表示,2023 年,印度生產的 iPhone 在全球占比將達 12~14%,估 2024 年比重會增至 20~25%。蘋果越來越看重印度市場,計劃 2024 下半年,在印度展開標準版 iPhone 17(2025 下半年發布)的 NPI,是首次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研發新款 iPhone,選擇標準版 iPhone 設計開發難度較低,可以降低風險。

今年,印度生產的 iPhone 產品中,75~80% 為鴻海代工。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之前報道,鴻海位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工廠,今年第 4 季生產 iPhone 15 Plus 機型,目前已經開始生產標準版 iPhone 15。

在 iPhone 14 之前,蘋果只有一小部分手機在印度組裝,出貨落后中國大陸 6-9 個月,但今年 3 月底,蘋果 iPhone 有 7% 在印度生產。外資原先預估,到 2025 年,印度制造的 iPhone 占比將達到 25%,郭明錤則預估明年就會達到 20~25%,蘋果加快印度制造 iPhone 的步伐,降低美中科技戰引發的地緣政治風險。

鴻海印度代表李嘉恩(V Lee)之前也表示,鴻海明年此時「將在印度的雇用、外人直接投資(FDI)和業務規模再增加一倍」,但沒有提供更多相關細節。

其它產品方面,市場近期傳出,鴻海集團旗下三家子公司將是印度 IT 產業生產相關激勵計劃第一批核準名單,鴻海集團也正加快印度制造與零組件的布局。

三大未來產業展望

2022 年,鴻海集團合并營收達 6.62 兆元新臺幣,全球員工總人數約 100 萬人。昨天,臺北榮總大師講堂系列講座,特別邀請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專題演講,主題為「GenAI 浪潮下對未來的沖擊與改變」。劉揚偉說,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十分重要,未來的生活將離不開它。鴻海 2020 年提出三大未來產業,包括電動車(EV)、數字健康及機器人,其中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研發速度會比大家想的更快。

劉揚偉指出,現在正值年底,預測鴻海明年營收達 6 兆多,其中受經濟及匯兌的影響是最大的,但他要如何得知未來經濟?以往,明年經濟需由專家預測,但現在可以直接問 ChatGPT,答案八九不離十,且可詢問許多不同細節,最后就把得到的資料,作為訂定明年目標的重要依據,未來需要處理龐大信息量及復雜關系時,其實 AI 可以處理的非常好,像他現在每天都會用 ChatGPT 詢問問題。

鴻海三大未來產業包括電動車、數字健康和機器人,三大核心技術為人工智能(AI)、半導體及未來通信。劉揚偉說,鴻海都有著墨,依市場發生順序為電動車、機器人和數字健康,隨著 GenAI 的發展,機器人發展會早于數字健康,尤其是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會比大家想的來得早、來的快,未來可以想象家中有個人型機器人幫忙做任何事情。

數字健康可能受制于各國的法規,且各國風土民情不同,健康狀況也有所不同,發展速度可能會慢于機器人。

就 GenAI 時代正在起飛,在用于總體產業層面的醫療與新藥研發,劉揚偉表示,可以從片段的醫學影像,生成完整的生物立體模型,以及預測可能的分子結構,更有效的開發候選藥物等。

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北榮一年就醫病人高達 200 多萬人次,未來希望能利用 GenAI,提升醫療照顧服務,也能和鴻海有更多醫療方面的合作機會。

劉揚偉表示,演講是為了分享,分享是進步的原動力,分享智慧成果,可避免浪費時間做同樣的事,并善用眾人力量去創造更多價值,企業申請專利也是以分享為目的,而不是把專利放在家里的櫥柜、棉被里。

其次,做事要用科學方法,該方法很簡單。「建議大家,不要拍腦袋做事「,劉揚偉說,現在許多主管都是拍腦袋做事,也就是用過去的經驗做成決策,但要做的事是先搜集資料,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如許多東方工程師在進行研發產品時,多是先做再說,產品做出來后,再思考有無侵犯其它專利; 西方工程師研發產品前,則是先搜集相關專利的數據,再研發出創新的產品,這兩者是有所差異的。



關鍵詞: 印度半導體 鴻海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