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整流電源電聯接方案的優化設計
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張大衛胡建斌摘要:闡述了目前電化學整流電源電聯接方案設計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以效率為目標進行優化設計,并通過建立優化模型和目標函數得以實現,證實了這種優化方法的可行性。
關鍵詞:電化學整流,損耗,模型,優化
1引言
電化學整流電源是一種高耗能設備,提高整流效率、降低額外損耗是這類電力電子變換裝置的一個重要的課題。一般來說,對于符合設計要求(電壓、電流、機組效率等)的設計方案可以有多種,通常首先按照經驗選定整流裝置的電路型式,然后根據可以選用的最大器件進行計算整流裝置的具體結構[1]。這樣設計可以使并聯支路數最少,但是效率并不一定達到最高。隨著大功率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壓接工藝技術的改進,均流問題也不再突出,所以從效率、損耗方面進行優化設計是必要的。
2優化設計
2.1問題分析
優化就是通過對數學方法的研究去尋找時間事件的最優解[2]。它一般可以用數學模型描述為:minf(x),s.t.g(x)≥0,x∈D。其中f(x)為目標函數,g(x)為約束函數,x為決策變量,D表示有限個點組成的集合。一個優化問題可用三個參數(D,F,f)表示,其中D表示決策變量的定義域,F表示可行解區域F={x|x∈D,g(x)≥0},F中的任何一個元素稱為該問題的可行解,f表示目標函數。所以進行優化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優化模型。
計算電化學整流裝置的效率相對復雜,而損耗的計算比較易行和準確,所以一般采用所謂的“分離損耗法”(疊加損耗法)[1],即:η=(1)
式中:η表示效率;
PdN表示直流側輸出總功率;
∑ΔW表示整流裝置總損耗。
這樣求解效率最高的問題就轉換為如何使損耗最小。電化學整流電源的損耗包括整流裝置損耗、整流變壓器和各類電抗器損耗以及一些輔助系統損耗,而整流裝置的損耗主要是整流器件和快速熔斷器的損耗,所以問題進一步集中在對這兩部分損耗的綜合評估。
2.2優化模型確定
圖1整流臂支路結構
根據上面的分析,優化模型的確定也就是與電聯接相關的損耗函數的確定,電化學整流裝置整流臂支路結構如圖1所示。按照整流裝置的運行特點,為抑制空穴積蓄效應產生的換相過電壓整流器件并聯RC回路,其電阻R上的損耗在整流裝置的總損耗中所占比例很小,所以整流裝置的損耗主要包括整流器件正向損耗、反向損耗和快速熔斷器損耗三部分。
表1常規設計與優化設計結果的比較
設計結果比較 | 三相橋式二極管30kA×3/546V型電化學整流裝置電聯接設計 | ||||
---|---|---|---|---|---|
并聯支路數(N-1運行) | 器件正向平均電流 | 電流儲備系數 | 均流系數 | 整流裝置效率 | |
傳統設計結果 | 6 | 3000A | 3.06 | 0.85 | 99.31% |
優化設計結果 | 8 | 2400A | 3.264 | 0.85 | 99.33% |
(1)整流器件正向損耗計算
電化學整流裝置中整流器件正向損耗ΔWZ為:
ΔWZ=U0IA(AV)+IT2ron(2)
式中:U0為導通門檻電壓;
IA(AV)為整流器件平均工作電流;
IT為整流器件電流有效值;
ron為導通電阻。
對于整流臂為nb個器件并聯,共有m個整流臂的整流裝置器件正向損耗ΔWGZ為:ΔWGZ=m(U0IA(AV)+IT2)(3)
式中:IA(AV)=Id×KAi/(m×KI)
IT=KATIA(AV)
其中:Id為設計輸出直流電流;
KAi為電流儲備系數;
KI為均流系數;
KAT為整流器件電流有效值與平均值關系系數,對于三相橋式整流為1.732。
(2)整流器件反向損耗計算
對整流臂數m,每臂并聯支路數為nb的器件反向功率總損耗ΔWGF為:
ΔWGF=m·nb·UF(AV)·Ir(AV)(4)
式中:UF(AV)為整流器件反向電壓平均值;
電化學工作站相關文章:電化學工作站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