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電源:淺談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應用和發展

電源:淺談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應用和發展

作者: 時間:2012-08-07 來源:網絡 收藏

標簽: 監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76528.htm

一、 監控的定位

是一個網絡化的集成系統,各局站的動力設備及環境運行數據通過傳輸網絡集中到監控中心,并進行存儲、處理,實時呈現運行數據和告警數據。以“四遙”為手段,通信企業可以全面撤銷局站有人值守,變被動的搶修模式為主動的預防性維護模式,達到減員增效的目的。

二、 動力環境集中的背景

1、 通信企業競爭和的需要

隨著通信行業的迅猛,通信企業間的競爭不斷加劇,“網絡質量是通信企業的生命線”,網絡質量領先是通信企業的絕對競爭優勢,穩定的動力設備和優良的機房環境是保障網絡質量領先的必要條件。為了提高運行質量保障能力和運維管理低成本運作能力,通信企業必須建設動力環境集中

2、 動力維護工作特點決定

動力設備預防性維護、應急供電搶修、機房環境維護等都是勞動密集型工作,傳統的“有人值守+斷電搶修”維護模式,執行效率低、資源耗費大,難以適應動力維護工作的要求。“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維護體制必須向集中化、精細化轉變,動力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適時而生。

三、 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可行性

1、 動力設備的可靠性提高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相控整流已經全面升級為模塊化高頻開關,防酸隔爆電池也換代為密封閥控蓄電池,自動化油機發電機組、機房空調等趨于成熟,設備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為實施無人值守、集中監控提供了基礎條件。

2、 動力設備智能性完善

設備的監控單元能夠對設備本身運行狀態實時監控、智能管理、自動撤投。標準的監控接口和規范的智能協議為實施集中監控提供了便利條件。

3、 工控技術、數據庫技術成熟

工控技術、數據采集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數據庫技術的成熟,為集中監控提供了技術保障。

4、 眾多監控廠家的積極參與

眾多具有雄厚技術實力的監控廠家積極投入,為集中監控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 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技術標準

1996年,郵電部發布的《通信電源和空調集中監控系統技術要求(暫行規定)》【YDN 023-1996】,是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第一個行業標準,為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的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2005年,信息產業部發布的《通信局(站)電源、空調及環境集中監控管理系統》【YD/T 1363-2005】,總結了近十年的建設和應用經驗,內容豐富、要求明確。該標準分為四個部分:第1部分系統技術要求代替了原《暫行規定》,同時修訂和明確了若干定義和術語,增加了監控系統的功能結構和物理結構以及相應接口的定義,修訂了監控系統的組成及組網的要求,補充了監控對象及內容,補充了通用管理功能和系統各級功能部分,補充了監控系統硬件和軟件要求;第3部分是由原附錄《通信協議》修改后的前端智能設備協議部分;第2部分互聯協議和第4部分測試方法是新增部分。

五、 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主要技術

1、 系統組成簡介

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由采集子系統、傳輸子系統、軟件子系統組成,采集子系統完成底端數據的采集,傳輸子系統將底端采集到的數據傳送到監控中心,軟件子系統完成系統設置、數據處理、告警產生、數據存儲、系統功能等。

被監控對象按功能分為動力和環境兩大類,動力類包括高壓配電、低壓配電、UPS、油機、電源、電池組、空調等,環境類包括、門禁、煙感、溫度、濕度等。

被監控對象按采集方式分為智能設備和非智能設備兩大類,智能設備本身具有數據采集和處理能力,并帶有智能接口,可以與上位機通信;非智能設備本身不具備數據采集和處理能力,需要增加傳感器、變送器和采集器來完成數據采集和上報。

2、 數據采集技術

在采集子系統中,被監控信號的測量至關重要,被監控信號按照特性可以分為模擬量和開關量。

1) 模擬量采集技術

模擬量是指隨時間連續變化的量,對于這些信號的測量,需采用模/數(A/D,Analogue/Digital)轉換設備將模擬量變成數字量后才能適合計算機采集。智能設備的模擬量信號由監控單元完成采集,而非智能設備的模擬量信號需要增加數據采集器、傳感器、變送器等來完成采集,將非電量信號轉換為適合采集器輸入特性的電量信號。

2) 開關量采集技術

開關量是指不連續變化的、具有確定的幾種狀態的量,最典型的是僅有“0”和“1”兩種狀態的開關量。非智能設備的開關量信號采集也需要增加開關量傳感器和采集器。

3、 數據傳輸技術

1) E1中繼傳輸技術

E1中繼線路上傳輸2M的碼流,有信道化E1和非信道化E1兩種資源。信道化E1(CE1)定義了幀結構,每幀32個時(TS0~TS31),其中TS0用于同步,TS16用于信令,其余用于傳輸數據,每個時隙的帶寬為2M/32=64K。

在動力環境監控系統中,2M的某一個時隙可以用于基站與端局監控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整個2M也可以用于LSC與CSC之間的大數據量的傳輸;在基站2M的某時隙傳送數據時,需要在基站配置2M抽時隙設備,在LSC中心通過交換機做半永久連接或增加DXC數據收斂設備,傳輸監控數據。

2M傳輸具有傳輸穩定性好、可靠性高、響應速度快的特點。目前中國移動的大部分基站動力環境監控均采用這種傳輸模式。

2) IP(MDCN)傳輸技術

局站動力環境監控的串行數據,通過傳輸設備轉換為IP數據包,并通過以太網口接入到已經建好的MDCN網絡中,LSC的端局監控主機接入MDCN網就可以采集到各局站的動力環境監控數據。CSC與LSC之間也可以用MDCN來傳輸監控數據。

MDCN網的特點是前期必須已經建成網絡,后期上監控時,傳輸投入較少,但是如果是某些時段網絡數據流量太大,會影響到監控系統的響應速度及穩定性。

3) 干接點技術

由采集器連接各種動力與環境傳感器和監測點進行數據采集,通過OMC與LSC相連,監控數據為開關量,可以實現遙信功能。監控信息單向上行傳輸,監控數據通過BTS上的外部告警單元經由BSC傳送到OMC。一般在非重要局站的設備上采用干接點監控子系統。

4) 數字公務信道技術

如果E1中繼線路緊張,而又沒有MDCN網絡,可以采用數字公務信道傳送基站動力環境監控數據,由于一條鏈路上傳送有多個基站的監控數據,各個采集設備的上報波特率必須相同而地址不同,上位機采用分時輪巡的方式采集。數字公務信道有廣播方式的,也有點對點方式的,如果是點對點方式的,還需要在每個基站上增加通信串口轉換器來進行橋接組網。這種傳輸方式因采集速度慢、穩定性差而應用較少。

5) 短信傳送技術

短信傳送信息,主要用于監控中心的告警輸出,當有告警產生時,可以將相關告警通知相應的維護人員或值班人員,對設備告警做相應處理。

短信告警輸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采用無線MODEM的方式,這種方式實現起來相對簡單,另外一種方式是監控系統軟件通過短信中心來發送告警信息給維護人員,這需要監控軟件與短信中心通過一定的協議來實現,需要雙方的配合,實現難度相對較大。

告警短信只能作為監控中心值班的一種輔助手段,監控中心的值守才是主要手段,因為告警短信有時延時較大,特別是節假日,由于客戶的短信信息量太大,短信是排隊發送的,延時會更大。

4、 基本組網技術

這里的組網方案是指在沒有MDCN的情況下,新建監控系統網絡的基本組網方案,在實際組網時,可能是多種基本方案混合組網,根據局站與中心的連接方式可分為三種基本組網方案

1) 多串口卡組網技術

這種技術方案主要用于基站與LSC的端局監控主機間的組網,傳輸到多串口卡的端口上的數據是串行數據,一個端口上可以是一個基站的數據(如:2M抽時隙點對點方式),也可以是多個基站的數據。

2) 基于路由器的組網技術

這種技術方案主要用于樞紐局SU與LSC間的組網、LSC與CSC間的組網。

3) 遠程訪問服務器的組網技術

這種技術方案主要用于數據量較大的遠端局站與LSC間的組網,端局監控主機與LSC局域網構成一個局域網。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