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領域的探索
1.物聯網技術概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64469.htm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簡單來說,物聯網是連接物品的網絡。
物聯網的網絡結構可分為三個層次:一個是傳感網絡,即以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為主實現“物”的識別;二是傳輸網絡,即通過現有的三網(互聯網、廣電網、通信網),實現數據的傳輸和計算;三是應用網絡,即輸入輸出控制終端,如智能家電的控制器。與物聯網網絡結構層次相對應主要需要以下四項主要的技術支持:RFID識別技術、泛在傳感技術、納米嵌入技術和智能運算技術。RFID識別技術和泛在傳感技術主要是搜集物體信息,是物聯網信息采集的主要源頭;納米嵌入技術主要是實現信息采集的廣泛化;傳感器得到信息后需要對其進行語義的理解、判斷和決策,這就需要智能運算技術來完成。

圖1物聯網技術體系框架
2.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及其發展趨勢
物流領域是物聯網相關技術最有現實意義的應用領域,物聯網會進一步提升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推動物流功能整合,對物流服務各環節運作將產生積極影響。在生產環節,EPC技術的深入廣泛應用將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在運輸環節,EPC和RFID技術,及軟件系統將實現可視化跟蹤管理和智能調度,提高運輸效率;在倉儲環節,EPC技術及智能系統的應用,將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提高庫存管理能力和空間利用率等;在配送環節,綜合應用物聯網技術后則可以大大縮短揀選時間,提高揀選效率,掌握預期的到達時間等;在銷售物流環節,智能貨架自動識別并隨時報警,通過網絡實現敏捷反應。
隨著物聯網概念的引入,技術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來物聯網將給中國的物流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中國的物流業將迎來智慧物流蓬勃發展的時代。未來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中將體現出如下的五大趨勢:
第一,統一標準,共享物流的物聯信息。建立統一的標準是物聯網發展的趨勢,更是物流行業應用市場的需求。雖然在物聯網時代,很多物聯網局部應用是閉環的和獨立的,沒有必要實現全部的物品互聯到一個統一的網絡體系。但是,在物聯網基礎層面,統一的標準平臺是必須的,局部的物聯網系統、物聯局域網等都可以在統一的標準體系上建立。中國編碼中心的專家認為,統一的物聯網基礎(編碼)體系是物聯網運行的前提,只有在統一的體系基礎上建立的物聯網才真正能做到互聯互通,做到信息共享和智慧應用。
第二,互聯互通,融入社會物聯網。物聯網是聚合型的系統創新,必將帶來跨系統、跨行業的網絡建設與應用。隨著標簽與傳感器網絡的普及,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將給企業的物流系統、生產系統、采購系統與銷售系統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礎,網絡的融合必將產生智慧生產與智慧供應鏈的融合。社會物聯網體系的開放,物流行業部分局部的物聯網應用會很快融入社會物聯網。
第三,多種技術,物流領域集成應用。目前在物流業應用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術,今后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傳感技術、藍牙、視頻技術、M2M技術等多種技術也將逐步集成應用于現代物流領域,用于現代物流作業中的各種感知與操作。
第四,物流領域將不斷涌現出新模式。物聯網是聚合、集成的創新理念,物聯網帶來的智慧物流革命將會涌現出許多創新的模式。
第五,“物”有智慧,實現智慧物流變革。目前德國弗朗恩霍夫物流研究院正在研究真正物流中的“物”本身具有智能的智慧物流體系,即讓物流中的物自己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自己應該存放在什么位置等待。
3.物聯網在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物聯網作為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戰略,北京賽迪信息工程監理有限公司(“賽迪監理”)在順應國家對于高新技術的推廣、國家對于物聯網的規劃基礎上,在國家優渥資源的推動下,建立研究平臺,關注于物聯網的標準、技術、產業鏈、法律法規、安全等方面,在不斷的探索中得出一系列物聯網潛在的問題:
一、標準不統一,影響物聯網的推進。現有各行各業的管理信息系統中,對物品的編碼結構形式各異,對構建互聯互通的物聯網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二、技術還不成熟,影響物聯網的規模。衛星定位技術和網絡傳輸技術相對已較為成熟,商業化程度比較高,但RFID和傳感器技術作為物聯網技術核心,尚未全面進入產業化。國內的RFID技術仍以低頻為主,高頻RFID剛進入產業化初期,應用解決方案等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潛在的安全問題,物聯網普及受質疑。當今信息化需要信息的開放,而安全性要求信息的獨立,因此需要做的信息化和安全性的統籌兼顧。
四、無完整的產業鏈,難以形成商業模式。物聯網發展過程中,傳感、傳輸、應用控制等各個方面關系到各個領域,沒有一個巨大的商業平臺,只能低效率、高成本的閉門造車。
五、法律法規不完善,物聯網發展處處碰壁。物聯網涉及到交通、環境、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消防、個人健康、水系檢測、食品溯源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需要多種力量的整合。
4.關于物聯網引入項目管理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賽迪監理正視并重視物聯網在應用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諸多問題,在可操作的項目管理層面上,尤其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項目參與方應采用相同的技術標準。通過有效的項目管理溝通工作,使整個項目的參與者達成共識,在項目的開始之初,對編碼標準進行統一的規定。有效防止在項目的參與方中形成信息孤島,保證渠道通暢,保證采集到的信息的準確性,達到信息的互聯互通。
二、確定物聯網技術的引用水平,結合成本和技術等因素,確定應用物聯網技術的層次和水平。項目管理過程中要對成本進行控制,越是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必然代表著越高的資金投入。結合項目本身對技術的需求程度并結合預算,確定物聯網技術引用的層次和水平。
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信息共享,這就需要特別注意信息安全的問題。涉及的信息在項目的參與方之間會自由傳遞,這就需要對信息進行分析,找出會對項目中參與者造成不利影響的信息,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特殊處理或者簽訂保密協議,對項目參與者的利益進行保障。
四、形成比較明確的商業模式,明確贏利點。引入物聯網技術項目的參與方,應積極商討互相配合,在物聯網的信息采集、信息傳輸和共享、信息的分析處理和決策等方面尋找贏利點,形成相互配合的整體,而不是零和博弈的競爭關系。最后,需要對所得利益進行合理分配,以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
五、物聯網屬于新興事物,目前存在著法律法規的滯后性問題,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應在合同中盡量彌補法律法規的空白領域,形成具有約束力的合同條款,對合同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規定。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能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美國、歐盟和我國等國家都在投入巨資來研究物聯網。賽迪監理認為物聯網雖然的應用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其在我國蓬勃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賽迪監理作為國內信息化項目咨詢與管理的領軍團隊,在不斷加大對于物聯網技術研究的基礎上,正視高新技術引入項目管理可能會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成本問題、風險問題、具有一定研究性質所帶來的進度問題等等,探索相應的先進的管理手段去進行積極的調整控制,保證高新技術進入項目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