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N的控制平面及其核心技術
從80年代光纖通信技術商用化以來,傳輸體制經歷了準同步數字體制(PDH)到同步數字體制(SDH)的過渡;復用技術從電域的時分復用(TDM)向光域波時的分復用(WDM)的過渡,伴隨著IP與SDH,WDM及光傳送技術的融合,提出了光分組交換(Optical Packet Switch,簡稱0PS)和光突發交換(Optical Burst Switching,簡稱OBS)技術,所有這些都有力促進傳送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但是,傳統光傳送網技術存在諸多棘手問題,將成為從傳統語音和數據分離業務向未來語音、高速數據及實時圖像業務融合方向發展的攔路虎。
為了順應未來光網絡對業務支撐能力和豐富性的高要求,在2000年3月國際電信聯盟提出了自動交換光網絡(Automatically Switched 0ptical Network,簡稱ASON)的概念,其基本設想是在光傳送網中引入智能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簡稱CP)。通過控制平面,實現了網絡動態呼叫連接管理和網絡資源的按需分配,使光網絡具有智能化,成為推動下一代光網絡發展的新型網絡體系。
2 ASON的控制平面結構
2.1 ASON的基本概念
ASON可以定義為一種基于SDH傳送網和光傳送網,通過分布式或部分分布式控制平面自動實現配置連接管理的光網絡。傳統光網絡包括傳送平面、管理平面及數據通信網絡。其中,傳送平面既可提供用戶信息的雙向或單向傳送,也可提供一些輔助控制和網絡管理信息的傳輸;管理平面用以完成傳送平面及整個系統的管理;數據通信網絡可完成傳送平面、管理平面內部及它們之間管理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傳送。在ASON中,引入了獨有的控制平面技術,用以完成傳送平面呼叫控制和連接控制。
2.2 控制平面的優勢與基本結構
2.2.1 引入控制平面的優勢
ASON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控制平面,它賦予ASON的智能性和生命力。歸納起來,控制平面技術為ASON帶來的優勢有:①能夠實現流量工程的要求;②控制平面協議代替通用網絡管理協議,并且可使用于不同的傳送技術;③信令具有可擴展性,能實現在多廠商環境下的連接控制,能根據傳送網絡資源的實時使用情況,動態地進行故障排除;④具有快速服務支配功能,能夠自動建立、維護、釋放連接及網絡的重構與恢復;⑤支持各種新的業務類型,如相關用戶組和虛擬專網等;⑥減少服務提供商為新技術開發維護系統軟件的需要。
2.2.2 控制平面的構成
控制平面由獨立或分布于網元設備中通過信令通道連接在一起的多個控制節點構成,如圖1所示。通過用戶一網絡接口(User-Network Interface,簡稱UNI),實現用戶終端與ASON的連接;通過外部網絡一網絡接口(Extemal Network-to-Network Interface,簡稱E―NNI),實現ASON子網之間的互連;通過內部網絡一網絡接口(Intemal Network-to-Network Interface,簡稱I―NNI),實現子網內部ASON網元的互連。
3 控制平面的核心技術
在控制平面中,涉及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網絡接口、功能模塊及信令協議3部分。
3.1 控制平面網絡接口
ASON中可能包括多種廠商設備及多種不同技術設備。根據技術或廠商設備的不同,可將ASON劃分成不同的自治區域。根據位置、功能的不同,ITU―T在控制平面內部定義了兩種邏輯接口,即用戶一網絡接口UNI和網絡一網絡接口NNI(含E―NNI和I―NNI)。UNI和NNI是實現ASON的關鍵,也是ASON區別于現有光網絡的一個重要特征。
光互聯論壇(Optieal Internetworking Forum,簡稱OIF)對UNI進行了規范,分別推出了UNIl.0標準和UNI2.0標準。此后,OFI又著手規范NNI。目前將推出E―NNIl.0標準,這將加快全球光網絡互通操作的實現。
3.1.1 用戶一網絡接口
UNI定義了包括IP路由器、ATM交換機及SDH交叉連接設備等用戶與OXC和OADM的ASON設備的接口協議。對于用戶而言,用戶側接口稱為用戶側用戶一網絡接口(User-Network Interface for Client,簡稱UNI―C);對于網絡側來說,網絡側接口稱為網絡側用戶一網絡接口(User―Network Interrace for Network,簡稱UNI―N)。
用戶設備通過該接口動態請求獲取、撤消及修改有一定特性的光帶寬連接資源,可以支持多種網元類型。支持自動業務發現、自動鄰居發現等網絡功能。具體支持包括接入用戶請求,即呼叫控制、資源發現、連接控制、連接選擇及呼叫的安全管理和認證管理等功能。在UNI中,傳送的信息流包括終端點的名稱和地址、認證和連接接納控制以及連接服務消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