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軟件無線電中的模數轉換器

軟件無線電中的模數轉換器

作者: 時間:2009-05-13 來源:網絡 收藏

所謂,就是采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可編程控制的應用硬件平臺上,利用來定義實現臺的各部分功能:包括前端接收、中頻處理以及信號的基帶處理等。即整個臺從高頻、中頻、基帶直到控制協議全部由編程來實現。其核心思想是在盡可能靠近天線的地方使用寬帶的A/D和D/A,盡早地完成信號的數字化,使得無線電臺的功能盡可能地用軟件來定義和實現。總之,是一種基于數字信號處理()芯片,以軟件為核心的嶄新的無線電通信體系結構。既然要采用數字技術,必不可少的器件就是要使用,而A/D/A在中的位置是非常關鍵的,它直接影響到的軟件化程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58054.htm

1 (A/D、D/A)的位置

目前轉換器的主要應用選擇方式有三種,即基帶(Baseband)、中頻(IF)和射頻(RF)。

1.1 基帶數字化

傳統的超外差接收機是一種模擬和數字電路相結合的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在這種接收機結構中,它的前端全部采用模擬信號,混頻器在RF級接收已調載波并下變頻到一中頻。與RF相比,在IF級更容易制作廉價濾波器電路,以衰減不需要的信號和混頻分量及噪聲。這時的RF級混頻器需要一個可變振蕩器(VFO),可調整其使之調諧于有用信號,而IF級的混頻器則需要一個固定振蕩器。對模擬信號的數字化采樣處理僅僅是在基帶部分采用A/D/A,然后再用進行數字處理。

這種傳統結構的優點在于技術比較成熟,模擬低損耗的RF器件和IF器件比較容易實現。但接收支路的動態范圍大,為了滿足整個系統的指標,要在接收支路設置AGC電路,來控制接收機的動態范圍。這樣一來,就對AGC電路的響應速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速度必須適應每個時隙的要求。另外,電路受元器件老化和溫度的影響,造成性能的變化,也是不可忽視的。而且,這種設計把整個接收鏈路只用于一個解調信號或信道,如果要增加一路載波,就要添加一整套相同的從RF變換到基帶的設備,代價很大。因此,在軟件無線電中,不采用這種電路結構形式。

1.2 中頻數字化

現在的A/D變換器已足以在中頻(IF)對模擬信號進行數字化,如圖2所示。此時,由于LO(本地振蕩器)輸出一個固定頻率,不需要調諧IF混頻器,從而使電路更簡單。

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在IF能使多個信道的信號實現數字化的A/D變換器,這給必須同時處理多個信道的接收機(如基站)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因為數字化的IF中包含了來自所有相關信道的信息,只需要一個RF前端,體現了軟件無線電的通用性。由圖2可以看出,把寬帶數字化信號直接送入到中,并用軟件實現其后的所有其它功能(如調制、解調、編/解碼、加/解密等)。由于DSP可以用軟件來調整和更新,從而可以適應不同的空中信號接口標準以及今后的技術更新,擺脫了更新硬件結構的重新設計。

從目前的技術能力來看,從高速、高分辯率的A/D獲得數據后,再用DSP處理來完成所有的處理任務是不現實的。好在有公司開發出了專用器件――下變頻器DDC來執行大部分的IF處理工作。DDC對一個數字化的輸入進行下變頻后,再抽取和低通濾波,從而輸出一個低比特率的基帶信號,使得DSP擺脫了這些重復的處理工作,去完成其它處理任務。

在IF級采用數字化技術除了可以進行多信道操作外,還可以獲得其它好處。如一個DDC根據公式10log其中Bw為信道帶寬,Fs為采樣頻率,可以增加處理增益,從而增大了鏈路的信噪比(SNR),一般認為可有20dB的處理增益。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