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NC系統(tǒng)中單用戶跟蹤的設計
本文引入一定的機制,使無線網絡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內部能夠方便、準確地收集到單用戶數據處理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統(tǒng)計信息,便于快速地對單用戶信息進行統(tǒng)計與核對,提高問題分析的效率。
1 速率問題的產生及現象
RNC內部速率問題的產生主要有3個原因:(1)用戶面處理數據包不當,異常丟包;(2)控制面?zhèn)鬟f給用戶面的接續(xù)參數有誤,用戶面與承載無法銜接;(3)用戶面自身在處理各種接續(xù)關系時處理不當。
在實際應用中幾種不同情況的速率現象分別為:(1)HSDPA/HSUPA業(yè)務進行時上下行速率不穩(wěn)定;(2)HSDPA/HSUPA業(yè)務進行過程中出現速率掉鉤;(3)HSDPA/HSUPA PS業(yè)務無法達到簽約的預期速率;(4) 速 率正常。
2 傳統(tǒng)的定位方法及缺陷
目前,傳統(tǒng)的速率定位方法分為3種:SHELL命令定位、DSP打印定位和信令跟蹤定位。
但是對于外場定位來說,這些傳統(tǒng)的定位手段卻很難實現。首先,SHELL命令定位,外場接口板數量多,承載著不同的業(yè)務,需要在接口板之間輪流輸入SHELL命令,顯得極其麻煩,同時SHELL命令只能跟蹤所有的業(yè)務流量信息,無法針對特定用戶,缺少針對性。其次,外場對于打印有嚴格的要求,一般不允許開啟內部打印,正式的商用局資源本來就比較少,開啟內部繁多的打印,會影響整個系統(tǒng)的運行。最后,信令跟蹤只是記錄控制面的基本信息,對于用戶面的檢查無法起到真正的幫助作用。
因此對于此類問題,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定位方法將問題鎖定在具體的接口或者FP層面上。單用戶跟蹤正是針對這個缺陷設計的,其優(yōu)點是:(1)數據的上報通過后臺信令跟蹤來記載,利于觀測;(2)數據跟蹤以FP為單位,直接定位到業(yè)務通道,定位準確;(3)對正常的設備運行不會增加額外的開銷,且不需要進行多余的手工操作,使用方便。
3 單用戶跟蹤的設計及實現
3.1 WCDMA系統(tǒng)的整體概述
WCDMA系統(tǒng)主要由三大核心部分組成,分為核心網(CN)、無線網絡控制器(RNC)和基站(NodeB)。RNC連接著CN和NodeB,在整個WCDMA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NC和RNC之間用IUR口連接。RNC分為CRNC(控制RNC)、SRNC(服務RNC)和DRNC(漂移RNC)三部分[5]。
3.2 單用戶跟蹤的數據流
RNC內數據流的路徑分為兩條,一條是通過IUB口直接進入SRNC,途經IU口到達CN;另一條是通過IUB口先到達DRNC,再由DRNC經IUR口到SRNC,最后到達CN[6]。如果能在每個結點處對各個FP的數據包進行統(tǒng)計,對比各個結點數據的流量,就能迅速定位出數據丟失的接口和FP。
3.3 單用戶跟蹤的整體設計
UTRAN各個接口的協議架構是按照一個通用的協議模型設計的,如圖1所示。設計的原則是層間和平面間在邏輯上相互獨立。從水平層面來看,協議結構主要包括兩層:無線網絡層和傳輸網絡層。所有UTRAN相關問題只與無線網絡層有關,傳輸網絡層只是UTRAN采用的標準化的傳輸技術,與UTRAN的特定功能無關。從垂直平面來看,協議結構包括控制平面、用戶平面、傳輸網絡控制平面和傳輸網絡用戶平面[1]。
本設計根據UTRAN的協議架構,分為以下幾個模塊:消息處理模塊、控制面、用戶面、承載管理模塊和信令跟蹤模塊。
整個單用戶跟蹤設計思路如圖2所示,其中實線代表控制流,虛線代表數據流。
對于控制信息來說,后臺將媒體面跟蹤的任務分配到消息處理模塊(Daemon),Daemon通知控制面CP(Control Plane)和用戶面UP(User Plane)。控制面在承載鏈路建立和刪除時通知承載管理模塊BM(Bear Management,BM)建立和刪除相關的承載跟蹤。從消息中提取相關信息,并發(fā)送消息通知接口板,接口板收到消息后,設置好過濾條件,對處理的報文進行過濾統(tǒng)計。
對于數據業(yè)務流來說,收集跟蹤信息后,接口板和用戶面直接將跟蹤信息上報到Daemon。Daemon將消息的內容進行核對后上報給后臺。
3.4 單用戶跟蹤的實現流程
為了在現有體系的框架下順利實現各個接口FP的流量上報,設計如下2個流程:任務的啟動和數據的上報及核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