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數字電視終端與芯片的智能化探討

數字電視終端與芯片的智能化探討

作者: 時間:2012-07-25 來源:網絡 收藏

標簽:IGRS協議 三網融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54318.htm

三網融合系列沙龍之四“” (中廣沙龍總第14期)在北京宣武門商務酒店4層紫金廳舉辦,本期沙龍由中廣互聯與老杳吧聯合主辦,中廣互聯研究總監林起勁主持,來自各企業機構的代表聚焦在互聯網電視和智能電視上,當前以及的發展狀況,并對客廳中的(未來電視)的發展之路發表自己的看法。

帶給終端的變革

智能終端的出現對三網融合進程以及新媒體演進步伐起到了催化作用,對整合產業架構產生深遠影響,并深化了信息化應用的深度。林起勁在開場白中介紹道,智能終端的發展已經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被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當中,將對三網融合產生深遠的意義,他認為,融合將在多個層面上發生,而智能終端代表的終端融合力量是當前個人信息化及家庭信息化領域較為重要的消費推動力。

林起勁列舉了中國2010-2015年廣電有線電視用戶數預測、2010-2012年全球互聯電視銷量及預測以及中國2010-2015年機頂盒市場發展規模預測等幾項重要數據后表示,未來5年內,中國用戶及機頂盒市場都即將維持兩位數以上增長;隨著國家三網融合進程的推進,在業務融合到終端融合的過程中,互聯網電視會在電視終端市場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林起勁認為,終端的進展已走在了高度階段,與簡約化、個性化兩個階段的特點相比,智能化的終端擁有智能化的操作平臺(操作系統),可以提供便利的互聯網、互動和智能應用,并且具備開放性的應用環境。把智能化的概念與電視技術相結合起來,可以得出結論:對于Smart TV不要以技術為基礎進行過度創新,而是要以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為核心打造若干核心應用,提供最佳服務體驗。電視在面對不同受眾的同時,要堅持不能改變“打開屏幕,即有節目”的用戶習慣。

閃聯技術在數字電視中的相關應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電視、電腦、手機這三種原本獨立的設備有了在內容或是服務方面互聯互通的需要,面對這樣的背景,閃聯標準可以使通信及內容安全機制在得以保證情況下,讓3C設備群(通信設備、消費電子設備、計算設備)以閃聯接口規范與這些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技術達到互聯互通的目的。閃聯CTO奉飛飛介紹說,與閃聯競爭較大的國際相關標準比如美國的UPnP、DLNA,在歐洲有ETSI、OMO等等國際組織。2003年7月,在原信息產業部、國家發改委,北京市政府等部門的支持下,由聯想、TCL、康佳、海信、長城等企業發起的“信息設備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負責制定與推廣“信息設備資源共享協同服務(閃聯)標準”,英文縮寫為IGRS。

閃聯技術的核心理念包括智能互聯、資源共享和協同服務,其安全認證體系是基于用戶身份、服務和資源使用授權等多個安全級別。

圖為:閃聯IGRS協議架構

圖為:閃聯IGRS協議架構

閃聯的標準演進包括三個階段:1、部分家庭設備互操作性。2、全部家庭設備互操作性。3、全網范圍內的3C融合。與前兩個階段均是在家庭局域網的情況下相比,第三個階段則是在互聯網的范圍內展開的。在向大家描述了閃聯全網協同支撐平臺之后,奉飛飛還向大家介紹了基于這一平臺的產品——靈犀無線連接器,通過其中的Wi-fi鏈接,將其他終端中的內容可共享到電視屏幕上。

最后奉飛飛還介紹了閃聯技術在數字電視中的相關應用,IGRS2.0跨屏平臺在不同的網絡環境下可以實現設備及服務的發現,并且可以互動推送,針對不同終端的互動書簽存儲,用移動終端作為電視遙控器,還可以通過共享本機資源,使網絡中的不同設備均可播放。電視作為傳統家庭娛樂的主要設備,奉飛飛希望通過閃聯技術,發揮電視設備用戶交互界面友好的特點,實現創新性的3C協同應用的潛力。

電視的智慧變革

希圖視鼎市場總監劉明璋首先介紹了希圖主要生產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多核架構媒體處理器、IPTV和數字電視機頂盒,并且研究網絡電視SoC音視頻編解碼技術,以及提供基于Android的數字家庭媒體設備解決方案。劉明璋表示,電視已不再是簡單的一個屏幕,不是去簡單的消費內容,在這一出發點上,希圖希望傳統電視產業,包括電視機廠、內容播出機構,不光是把內容傳輸到各種屏幕上,更是讓用戶隨時隨地的來消費內容。

劉明璋認為,傳統電視是由硬件來定義產品的,目前仍舊以硬件來定義為主,但是網絡的異軍突起將產品的差異化轉移到了應用、服務和內容方面,這就使電視產業產生了一個新的格局。目前,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監管部門或運營部門對互聯網電視都持有一種懼怕的態度,而電視機廠商對互聯網電視則是非常歡迎的,因為其對差異化、低成本是有需求的。但未來互聯網電視的發展既要兼顧廣電部門的要求,也要符合電視機廠商的需求。這樣用戶才能夠獲得更好的體驗,更好的內容。

在談到哪些是適合電視機的應用時,劉明璋說,UI(用戶界面)、遙控器以及內容服務等。隨著電視機現在已經由垂直產業鏈過渡到完全產業鏈,目前很多應用開發者并未意識到電視機使用習慣更改應該符合簡單化的規律,不能因為功能的復雜帶來操作的繁瑣。如何把電視成功引入到互聯網這個多元化的信息平臺中是影響到發展的關鍵問題。劉明璋認為,借助Android平臺這個中間件,是電視接入互聯網非常理想化的途徑。

計算能力決定服務能力

英特爾融合網絡事業部高級經理汪勇作為神秘嘉賓出現在沙龍現場,汪勇通過舉例包括有線、電信在內的多國運營商對Google TV的態度、并列舉了意大利電信、康卡斯特、法國電信prada(音)以及Boxee(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等不同運營商選擇Intel的不同產品,來說明市場上產品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出發點(需求)會使運營商選擇不同的平臺來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那么面對ARM + Android的模式是否會獨步市場,Intel的機會和切入點在哪?汪勇回答到,Intel的平臺是可以支持ARM+Android的,雖然Intel在傳統機頂盒市場上的占有率和影響非常小,但機會還是有的,汪勇預測“未來的五年到十年Intel要么衰敗,要么會走向新的成功”,Intel的切入點在于云服務和云計算,數據存儲是一種資源,在云服務中,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也將被視為資源,“未來世界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資源將成為家族式的發展,運營商將提供的是針對不同受眾的個性化服務,這就對計算能力以及資源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汪勇說。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