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在現代物流業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物流是物聯網較早落地的行業之一,物聯網的應用從根本上提高了對物品生產、配送、倉儲、銷售等環節的監控水平。文中通過對物聯網體系構架的分析,研究了物聯網在物流業中的主要應用領域及其在物流業中的推廣障礙,探討了物聯網在物流業中的應用發展趨勢。
關鍵詞:物聯網;物流業;應用領域;發展趨勢
0 引言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之后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其理念最初是基于RFID/EPC的技術而提出的,并首先在物流業進行了啟蒙與推廣,隨后,物聯網的理念又隨著各種感知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突破而提升和完善。現代意義上的物聯網是指通過RFID識讀器、紅外感應器、GPS系統、激光掃描器等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
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目前,物聯網的發展在許多國家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故在各行各業、社會管理和民生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已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本的U-Japan計劃將物聯網作為四項重點戰略領域之一;我國已將物聯網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0年的物聯網市場規模已經接近2 000億元。工信部預測,到2015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逾5000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成熟時,將啟動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規模。可以看出,物聯網的發展前景廣闊,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1 物聯網的體系架構
物聯網應具有全面展示、可靠傳送、智能處理三大特性,包含感知、傳輸和處理三個關鍵環節,其體系架構可以劃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圖1所示是物聯網的體系架構圖。
一是感知層,是物聯網發展和應用的基礎,包括傳感器或讀卡器等數據采集設備、數據接入到網關之前的傳感器網絡。感知層以RFID、傳感與控制、短距離無線通信等為主要技術,其任務是識別物體和采集系統中的相關信息,從而實現對“物”的認識與感知。
二是網絡層,是建立在現有通信網絡和互聯網基礎之上的融合網絡,國內通信設備和運營商實力較強,被認為是目前最成熟的部分。網絡層通過各種接入設備與移動通信網和互聯網相連,其主要任務是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廣電網絡、通信網絡等實現信息的傳輸、初步處理、分類、聚合等,用于溝通感知層和應用層。
三是應用層,是將物聯網技術與專業技術相互融合,利用分析處理的感知數據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特定服務。應用層是物聯網發展的目的。物聯網的應用可分為控制型、查詢型、管理型和掃描型等,可通過現有的手機、電腦等終端實現廣泛的智能化應用解決方案。
2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
物流是物聯網較早落地的行業之一,物聯網技術在物流產業的應用對物流產業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物聯網的應用從根本上提高了對物品生產、配送、倉儲、銷售等環節的監控水平,改變了供應鏈流程和管理手段,對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物聯網在物流業中的主要應用有以下方面:
2.1 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
運用基于GPS衛星導航定位、RFID技術、傳感技術等多種技術,在物流活動過程中實時實現對車輛定位、運輸物品監控、在線調度與配送的可視化與管理系統。目前,有些技術比較先進的物流公司或企業大都建立與配備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網絡系統,可以實現對食品冷鏈的車輛定位與食品溫度實時監控等,初步實現物流作業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