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嵌入式程序開發技巧
摘 要:嵌入式系統對應用軟件的質量要求很高,在嵌入式開發中須注意對代碼進行優化,盡可能地提高代碼效率。雖然C編譯器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代碼優化,但大部分由編譯器執行的優化技術僅涉及執行速度和代碼大小的平衡,不可能使程序既快又小,因而必須在編寫程序時采取必要的措施。本文針對高效率嵌入式程序開發提供了一些編程技巧,對實際系統開發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編譯器; 程序開發; 代碼優化
引言
在多媒體、通信等計算復雜度高的應用中,為了滿足制造費用、功耗、性能以及實時性等諸多限制條件的要求,嵌入式系統程序往往需要特殊設計。這使得設計師在設計面向特定應用的嵌入式軟件時,需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編程準則。而在實際程序設計中,工程師尤其需要考慮對變量的使用和循環程序的處理。
變量使用
在進行實際程序開發時,變量的使用至關重要,其中使用全局變量比向函數傳遞參數更加有效,這樣免去了函數調用時參數入棧和出棧的需要。當然,使用全局變量會對程序有一些副作用。變量定義的次序會導致最終映像中數據布局的不同,如圖1所示。
圖1 變量映像次序混亂狀況
由此可見,在聲明變量時,需要考慮怎樣最佳地控制存儲器布局。最好的方法是在編程的時候,把所有相同類型的變量放在一起定義。
通常,工程師設法使用short或char來定義變量以節省存儲器空間。在函數的局部變量數目有限的情況下,編譯器會把局部變量分配給內部寄存器,每個變量占用一個寄存器。在這種情況下,使用short和char型變量不但不會節省空間,反而會帶來其它的副作用。如圖2所示:假定a是任意可能的寄存器,存儲函數的局部變量。同樣完成加1的操作,32位的int型變量最快,只用一條加法指令。而8位和16位變量,完成加法操作后,還需要在32位的寄存器中進行符號擴展。其中,帶符號的變量,要用邏輯左移和算術右移兩條指令才能完成符號擴展;無符號的變量,要使用一條邏輯與指令對符號位進行清零。所以,使用32位的int或unsigned int局部變量最有效。某些情況下,函數從外部存儲器讀入局部變量進行計算,這時候,需要把不是32位的變量轉換成32位。至于把8位或16位變量擴展成32位后,隱藏了原來可能溢出異常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仔細考慮。
圖2 不同類型局部變量的加法程序
在程序中,經常會使用switch case語句,每一個由機器語言實現的測試和跳轉僅僅是為了決定下一步要做什么,就浪費了處理器時間。為了提高速度,可以把具體的情況按照它們發生的相對頻率排序。即把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放在第一,發生概率小的情況放在最后,這樣會減少代碼平均執行時間。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