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LD的專用鍵盤接口芯片的方案設計
在單片機應用系統中,存在多種形式的外部數據輸入接口界面,例如RS-232C串行通信、鍵盤輸入等[1,4] 。其中利用鍵盤接口輸入數據,是實現現場實時調試、數據調整和控制最常用的方法。單片機的外圍鍵盤擴展電路有多種實現方式,例如直接利用I/O接口線或外接8255A接口芯片,配合適當的接口管理程序,就可以實現外圍鍵盤擴展功能。但是,在這些方法中,鍵盤擴展電路需要占用單片機的資源對按鍵進行監控和處理,這對要求高實時性處理的單片機系統是不現實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51683.htm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使用專用鍵盤接口芯片(例如Intel8279) [2]來組建鍵盤子系統。然而,這類專用鍵盤接口芯片在使用靈活性方面尚有欠缺,尤其當用戶需要實現某些特定功能時,其缺點更為明顯。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一種利用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設計技術[3]實現專用鍵盤接口芯片的方案。
1 系統原理
圖1是單片機系統中鍵盤子系統的構成原理框圖。其中鍵盤接口芯片KB-CORE是該子系統的核心部分,它應具備如下功能:第一,產生按鍵掃描時序,并進行硬件去抖動。如果有按鍵按下,實現按鍵編碼、中斷處理等功能。第二,可以區分處理數字鍵和功能鍵。數字鍵將由接口芯片暫存,而當功能鍵被按下時申請CPU中斷處理;對多個按鍵同時按下,按一定的編碼優先級處理。第三,提供與MCS-51系列單片機兼容的接口,單片機可以讀取芯片中保存的數據或功能代碼。第四,提供數據顯示接口,可以直接驅動4位七段LED數碼管,并進行動態掃描顯示。
按鍵根據鍵盤子系統的服務對象擬設置了數字鍵(0~9)、功能鍵(ROW、COL、DAT)、清零鍵(CLR)共14個,排成4×4的矩陣,有兩個未定義。
2 專用鍵盤接口芯片功能結構設計
根據上述專用鍵盤芯片KB-CORE的功能要求,圖2示出本芯片內部應有的結構框圖。其工作原理如下:(1)鍵盤掃描控制及編碼電路中內含一個環形計數器。該計數器計數輸出至KSL [0~3]端作為鍵盤掃描信號。每當掃描信號發生變化時,鍵盤掃描控制器從KRL[0~3]端讀入某一行按鍵的狀態信號。如果沒有按鍵被按下,則掃描下一行;如果有按鍵被按下,則控制器鎖定被掃描行,并延遲約10ms去抖動,然后再次掃描被鎖定行以確定按鍵是否誤讀。如果按鍵被證實按下,則一直等待直至用戶松開該鍵。與此同時,數字鍵碼將被保存到先進先出存儲器,功能鍵則直接產生中斷請求信號IRQ,通知CPU讀取鍵碼DBO[0~7]。(2)FIFO RAM中數據容量為16位。每4位對應一個字形符,所以七段LED數碼管需要4位。(3)掃描發生器一方面產生LED的位選信號DSL[0~3],另一方面產生掃描顯示輸出控制電路的位數據選通信號。掃描顯示輸出控制電路根據位數據選通信號讀取FIFO RAM中相對應的數據,然后送七段譯碼電路輸出DP[0~6]驅動LED顯示屏的段選信號電極。(4)接口控制電路一方面用來識別CPU的讀時序;另一方面用來對地址信號線A1A0譯碼,實現對輸出數據的選擇。若A0A1=00,則輸出FIFO RAM中的低字節數據;若A0A1=01,則輸出FIFO RAM中的高字節數據;若A0A1=10,則輸出控制數據(表明ROW、COL、DAT中哪一個被按下);若A0A1=11,則不輸出FIFO RAM中的任何數據。
3 專用鍵盤接口芯片核心部分的狀態描述與實現
為了實現上述專用鍵盤接口芯片功能結構,利用可編程邏輯技術對各個功能塊進行邏輯時序描述和實現。由于鍵盤掃描控制和去抖的邏輯時序設計較復雜并具典型性,因此下面將對鍵盤掃描控制和去抖部分的設計思想進行介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