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欲出售MCU業務傳聞并非無中生有
日前,在一“嵌入式開發”Q群中,有嵌入式技術人士表示,SAMSUNG半導體正在考慮是否退出MCU市場。
其實,我們的確沒有看到三星為其MCU產品做過什么像相的宣傳。 SAMSUNG生產ARM內核芯片的超高性價比是無人能敵的,現在的ARM9內核芯片有S3C2440、CORTEX-A8內核芯片S5PV210等。正因為這點, 其芯片也得到很多工程師的喜歡,例如S3C2440性價比極高,一般消費電子產品中應用較多。
于是,筆者在新浪微博將此話題進行了發布,引起了博友的熱烈討論。
微控制器產品利潤下滑是主因
三星為何考慮出售其微控制器業務呢?@陳王奮起揮黃鉞 認為:“這個消息靠譜,申就聽說他們一直在尋求買主。”對于內在原因,他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業務不賺錢,通用MCU的門檻降低,變成了紅海市場,看不到賺取高利潤的前景。”
的確,企業最關心的就是利潤,如果業務的利潤預期不能滿意公司的戰略,那么退出該業務也是必然的選擇。
前幾日,富士通宣布將MCU業務出售給Spansion公司就是最為典型的事件,試想出售總金額還沒有超過2億美元,這個規模的業務能給富士通帶來多大的利潤?
ARM帶來的同質化是內因
至于微控制器產品利潤的下滑的內因,有博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完全是因為ARM打破了以往較為封閉的生態圈,通過建立大的生態系統使得微控制器市場壁壘得以打破,微控制器產品的價格大幅下調。@KINAMKIM 表示:“MCU 白菜價了,難道AP不是嗎? 看著吧 20/16時代,就是AP大洗牌的時代”。
再看富士通的例子,這十多年它和其他MCU廠家一樣,先是用自己的32位核,后來自己的32位核與ARM7的核同時存在。當以ST為代表的同行開始采用ARMM3的MCU之后,富士通也跟隨推出了基于ARMM3的產品,雖然保持了自己的獨特技術特點,但它錯過了ARMM系列發展的最佳時機,市場早已被ST和NXP等占領。因此,隨著MCU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富士通認為已難以繼續獨自維持需求劇烈變動且設備投資成本昂貴的MCU業務,只好出手斷臂。
本土廠商切入市場是誘因
隨著技術的積累和壁壘的打破,中國本土廠商開始有能力切入到微控器市場,因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微控器產品的價格,迫使跨國半導體廠商的所動作。
@ESMC_Johnson 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通用市場都在跟ARM打工,這一塊遲早是中國和臺灣的,守住最后的專用市場吧。
確實半導體體技術與市場有這樣的一個趨勢,一旦中國臺灣和大陸開始有企業切入到某產品領域,那么就會發揮成本低的優勢向原有的市場主導者提出挑戰。
因此,三星準備出售微控制器的傳聞并非空穴來風的結論,相當靠譜。
新浪微博:于寅虎評彈http://weibo.com/u/2020064835
騰訊QQ:497842
電子行業新媒體傳播Q群:33619072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