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中國確定工作方向 或為解困之路
PC出貨量一季度縮水14%,營收凈利潤一季度同比環比均出現下滑,英特爾近期遭遇了不小的麻煩。昨日,英特爾中國公布了2013年三大工作方向,這會不會是英特爾的解困之路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44662.htm英特爾中國公布三大工作方向
4月23日,英特爾中國在發布會上公布了2013年的三大工作方向:“興產業,新城市,新體驗”。英特爾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敘稱公司將圍繞國策,圍繞中國產業化,圍繞百姓的智能生活。這三大工作方向與這三個“圍繞”相呼應。他稱“新城市”涵蓋兩方面內容,一是傳統城市的改造,二是國家正在加速推進的城鎮化,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正是英特爾的機會所在,這包括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環境監測、未來教育與數字醫療。
對于“新產業”,英特爾表示,中國各個產業都在創新,向更增值的方向發展,英特爾要加強與這些產業的合作,推進傳統產業的升級與新興產業的發展。英特爾強調,合作的結果不僅僅應用于中國本土,而且會服務于全球。
談及“新體驗”,英特爾稱,智能終端的界限將變得模糊,不同尺寸的設備功能將兼顧,消費者可以追求最佳的體驗效果,決定在何種情況下使用何種設備。智能終端與應用將會更個性化,同時加入更多人機交互的方式。
在楊敘的講演中,他不斷強調“計算”,他表示智能終端功能的體現,最根本的還是靠“計算”。計算的創新與芯片的創新,才能推動體驗、終端與云端的創新,“計算是源動力”。
同時,英特爾也宣布,公司在全球第一家云計算創新中心——“英特爾中國云計算創新中心”已正式投入運營。
英特爾困境
在這次發布會的背后,是英特爾近年最艱難的日子。
4月11日,IDC公布數據稱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在2013年第一季度同比大幅縮水,減少14%,這是該行業1994年以來出現的最嚴重的倒退。
4月17日,英特爾公布第一季度財報,英特爾該季營收126億美元,同比下滑2%,環比下滑7%;凈利潤20億美元,同比下滑25%,環比下滑17%。
這兩點還尚不能表現英特爾遇到的全部麻煩。
同期,《紐約時報》撰文談及了英特爾目前遇到的幾大困境,這其中包括:
·PC市場陷入衰退,用戶正越來越依賴手機和平板電腦
·新任CEO人選遲遲未定,外部人士要入主會非常困難
·遭合作伙伴疏遠,老伙伴微軟也推出了ARM版產品
《紐約時報》評論稱,作為一家信奉“只有偏執狂才能夠存活”的公司,英特爾如今面臨著一個根本性問題:偏執狂也能夠進化嗎?
中國區給出的答案
發布會后,一位英特爾的高管對網易科技談了自己的看法:第一,中國的經濟正在轉型,成長方式正在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英特爾中國對產業的支持與自身方向也要發生變化;第二,PC市場正在萎縮,但整個IT行業仍然繁榮,英特爾要對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或許是英特爾中國的“新路”,一是向平板與智能機強勢進軍,二是提供更多具體的行業解決方案。
網易科技注意到,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在發布會上把目前平板電腦的情況與當年PC相類比,當時,處于“金字塔頂端”的外國品牌沒有采用最新的硬件,而正是“中層”的DIY把當時最先進“奔騰”CPU引入;如今的平板電腦市場,蘋果等廠商占據高點,而中國白牌平板銷往很多國家。他強調,未來5至10年,深圳可能會成“下個臺灣”。或許在英特爾中國看來,這正是一種搶占市場機會。
不過,對于一家技術根基雄厚的公司來說,英特爾對自家芯片的信心來源于計算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的體驗效果。
英特爾稱,公司在中國的崛起正是由于抓住了PC發展的機會。這次,它還能不能把握住機會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