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雜志:數據中心致惠普戴爾IBM走下坡路
1956年,第一艘現代集裝箱貨輪從美國紐瓦克出發駛向休斯頓。如今,用大型集裝箱裝運貨物,完成貨輪與火車或大卡車間的接駁運輸,然后運至工廠或目的地完全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在那個年代,第一次集裝箱裝載運輸的構想卻經過數年的規劃才得以成功實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40228.htm集裝箱的使用是變革全球運輸業的一次重大創舉,它使得港口間大量廉價商品的運輸更加簡便快捷。頃刻間,以往的小型板條箱以及岸邊的裝卸工作失去了其存在價值,商品隨著集裝箱被運至一間間工廠,省時、省錢且省力。
今天的互聯網行業,類似的變革正在發生,但是這次變革的是數字運輸,而不是傳統的實體運輸,一些數字工廠應運而生,也就是常說的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服務器提供商,如戴爾、惠普以及IBM所發揮的作用,就如同先前的小型板條箱以及裝卸工作,企業向這三大巨頭購買服務器,用于各自的數據存儲及傳輸。然而,企業現在開始打造自己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了。自建服務器和數據中心有利于提高效率,“數字工廠”的興起與實體工廠的興起類似,都將帶來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
我們正親眼目睹這一變革,這一變革使得業內公司不能繼續依賴小型服務器生存,如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等。于是,他們紛紛開始自建快捷靈活的“數字工廠”,且這些自建的數據中心能處理海量數據。
英特爾首席信息官(CIO)黛安•布賴恩特(Diane Bryant)幾個月前分享了一組有趣的數據。2008年,75%的英特爾服務器芯片收入來自于三大服務器制造商,即IBM、戴爾和惠普,然而,到2012年,同樣是75%的收入,卻來自八家公司,不再是上述三家巨頭。
四年前,絕大部分公司都從這三大巨頭購買服務器,從布萊恩特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市場已發生了重大轉變。惠普否認這些數據的真實性,聲稱惠普、戴爾和IBM三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加總后,仍然高達73.9%。追溯數據中心近些年來的發展,布萊恩特公布的數據表明傳統服務器行業正面臨著新的命運,呈現三種關鍵發展趨勢:
企業數據中心發展壯大。如今,由于龐大的數據處理需要,單個公司擁有的服務器數量,能與以往供應商全部的服務器數量相媲美。設想,如果戴爾一年賣出200萬臺服務器,而某公司需求量為100萬臺,相當于戴爾一半的業務量,這時,這家公司便會意識到自己生產服務器的重要性。谷歌在英特爾列出的八大服務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并且這家搜索引擎巨頭生產的服務器僅供自身業務需求使用,未對外出售。
生產零部件的公司走向整合和標準化的道路。生產服務器零部件的公司越來越少,主要的芯片制造商只剩下三家,即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硬盤廠商只剩下兩家,即希捷科技和西部數據。這場史無前例的整合使得自建數據中心更容易,因為零部件更加標準化。
零部件商品化。曾經,服務器本身作為商品出售,而現在,服務器的零部件,如主板和芯片等,開始成為商品出售,預示著市場的轉變。表明公司現在已開始自行生產服務器,搭建數據中心,而不再從外部購買服務器或租用數據中心。更重要的是,英特爾已洞悉到這一變化,并開始為單個零部件提供擔保服務。
我們現在見證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帶來的變革與50年前集裝箱帶來的變革極其相似。集裝箱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存儲和運輸實體物品的方式,而數據中心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存儲和傳輸電子產品的方式。數據中心出現以前,電腦和服務器曾主導著互聯網行業,正如集裝箱出現以前,小型板條箱曾占據運輸業主導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