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icon Labs將Ember ZigBee解決方案推向亞太市場
今年5月,Silicon Labs收購了Ember公司,并在最近將Ember ZigBee解決方案推向亞太市場——這看上去和去年Linear公司收購Dust Networks一事十分類似。Ember公司主要致力于開發基于ZigBee標準的無線解決方案,Dust Networks則是基于WirelessHART標準,而ZigBee和WirelessHART又具有相同的物理層標準(IEEE 802.15.4)。這些都讓人難免會將Silicon Labs與Linear、Ember與Dust Network、以及ZigBee和WirelessHART進行對比,猜測Silicon Labs收購Ember到底用意為何。帶著對Ember的ZigBee方案和Silicon Labs收購Ember的疑問,筆者采訪了Silicon Labs公司Ember ZigBee解決方案總經理Robert LeFort先生。
Silicon Labs公司Ember ZigBee解決方案總經理Robert LeFort先生
Ember的ZigBee方案主要應用于傳感器網絡、智能家居、醫院、工業、物聯網等領域。在工業應用領域,其實更偏向于使用WirelessHART而非ZigBee。對于這個問題,Robert LeFort的回答是:“是這樣的。的確在一些更高要求的工業領域,比如大型油田,確實是采用WirelessHART,我們主要在要求稍低的工業領域和家庭應用等。但我們也有和石油公司合作,將我們的產品用在石油管道上。”事實上,這種應用上的差別主要還是由于ZigBee和WirelessHART兩種技術本身的不同所造成的,WirelessHART比ZigBee可靠性更高、功耗更低、安全性也更好,但同時其單個節點的成本也更高。在不需要那么高可靠性的領域,比如醫療、家庭和物聯網等,ZigBee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物聯網,未來ZigBee將最佳選擇。
Robert LeFort介紹了Ember ZigBee方案的大致網絡拓撲結構:Ember方案的網絡拓撲是個隨機性的網狀結構,而不是樹狀結構,但也支持樹狀結構。樹狀結構是比較固定的,一棵樹的樹干和樹枝是固定的,但Ember產品的結構不是固定樹狀結構,而是活動的。節點之間的對話是父節點對子節點的關系,一個父節點可以對應多個子節點,子節點之間不能通信,子節點只能和父節點通信。但節點之間的父子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進行角色互換。筆者認為,這種拓撲結構下,父節點將承擔承擔更多的傳輸任務,子節點的傳輸任務較少,這樣可能會造成節點資源使用的不平衡,子節點的資源可能會造成浪費。但這種拓撲結構可以很靈活,方便組網,特別是在某個父節點故障或癱瘓時,能將某個子節點轉變為父節點,以保證網絡的正常工作。
通過對比,筆者發現,Ember的ZigBee方案和Dust Networks的WirelessHART方案在某些方面是有類似之處的:二者具有相同的物理層標準,只是協議和組網方式不一樣;二者都使用了非實時監聽的工作方式,只在一個工作周期的開頭進行數據傳輸,剩余時間轉入睡眠,以此來大幅降低功耗;二者都采用跳頻技術,只不過WirelessHART在每次傳輸都改變傳輸頻率,而ZigBee只在傳輸通道出現問題時才改變頻率。
Robert LeFort談了其對Dust Networks的看法:“Dust Networks有不錯的技術,是家讓人尊敬的公司,但Dust Networks的產品更貴,適用于更高工業層面的應用,且由于種種原因,Dust Networks的產品擴展性和普遍適用性還不夠好,相比之下我們的普遍應用性更好。不過其由于適用的領域和ZigBee有所不同,我們和Dust Networks在不同的市場、不同的領域內做各自的業務,因此并不和Dust形成競爭。”
被問及Silicon Labs收購Ember的原因時,Robert LeFort表示,Silicon Labs收購Ember是看中了Ember的技術,Silicon Labs認為Ember雖然有好的技術,但沒有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份額,Silicon Labs收購Ember能把Ember技術介紹給更多的用戶。筆者認為,不管是Silicon Labs收購Ember,還是Linear收購Dust Networks,從技術角度來說,這是好事,這樣能讓同一個系統中的不同部件之間能夠有更深入的互相了解,可以更好的協調配合,甚至是整合,對提高系統的性能和效率、降低成本和終端設計的復雜度無疑是有好處的。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負離子發生器相關文章:負離子發生器原理 離子色譜儀相關文章:離子色譜儀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