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上升 面板行業或享兩年繁榮
三季度以來,國內面板行業出現回暖趨勢。行業龍頭京東方A在連續虧損6個季度后,今年第三季度首度實現盈利。但面板行業是短期反彈還是中長期向好,成為不少市場人士關注的焦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8759.htm記者通過對京東方及業內專家采訪后發現,從市場供需關系來看,未來兩年內,國內外面板廠商的產能不會有大的增加,而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和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需求持續上升,面板銷量和價格會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然而,面板屬于技術引導型產業。隨著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等新技術的突破,面板行業將可能出現新的格局調整,技術實力不強的廠商頭上籠罩著新的烏云,國際巨頭可能進一步擠壓國內廠商的市場空間。
景氣度有望保持兩年
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面板行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各大面板廠商虧損不斷。
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從液晶面板行業的整體利潤率來看,2007年左右達到了40%的歷史高值,此后逐步下降,到2010年其利潤率已經下降到7%,而包括京東方在內的國內企業的利潤則更差。這表現在面板價格2010年、2011年兩年時間里連續下跌,國際巨頭夏普不得不在2011年減產以穩住價格,但收效甚微。
進入2012年,政策刺激和市場需求都出現了積極的變化。今年5月以來,節能補貼政策進一步促進了家電廠商銷量提升,大尺寸液晶電視增長明顯。
數據顯示,京東方A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116.34%。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8.5代線和6代線的滿銷滿產。
“三季度以來,我們的32英寸面板訂單都有點接不過來。四條生產線滿產滿銷,客戶給的訂單數都還不能滿足,而且價格也有所回升。”京東方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面板行業研究咨詢機構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9月份國內彩電品牌出貨量達到617.6萬臺,為2012年以來各月出貨量的最高值,同比增長率為18.6%,預計第四季度出貨量可達1450萬臺,這意味著對于面板需求的增加。目前,除了日本面板廠,其他廠商的產能利用率都在85%以上。
與此同時,主流尺寸面板價格也連續第三個月上漲,10月份32英寸HDopencell均價環比上漲3美元,42英寸FHD則環比上漲5美元,漲價趨勢將持續到11月份。
群智咨詢研究總監李亞琴告訴記者:“行業景氣度主要體現在供需關系。在未來一兩年,智能終端和液晶電視增長趨勢明顯,面板價格會保持平穩,但不會出現大幅上漲;而供應方面,明后年,國內外的廠商都沒有大批量的生產線投產,相比2008年、2009年,每年有6、7條線實現量產。產能擴張速度大大放緩,保證了市場容量的穩定。總體來看,供需維持緊平衡。”
原材料國產化蹣跚前行
對于面板企業來說,行業的回暖固然助推了業績的增長,但在京東方和業內研究機構看來,行業是否會持續向好其實還難以判斷,要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降低成本是重要手段,即加快面板原材料的國產化和本地化。
所謂國產化,就是自主研發生產,替代進口;本地化是對需要進口的原材料,協助其國外廠商在國內建廠生產。李亞琴向記者介紹,面板的核心原材料主要有六大類:玻璃基板、彩膜、背光源、偏光片、芯片、液晶模組,各自占面板成本的10%、15%、35%、8.5%、5%、4.5%。自2009年以來,國內廠商對原材料國產化、本地化逐漸開始重視并付諸行動,但受制于技術瓶頸,進展比較緩慢。
事實上,關于面板行業的上游,業界有這樣一種論調:即面板上游配套企業80%都是日本、韓國、美國、我國臺灣省等地的企業,在上游依然受制于人的情況下,即便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資完成,其成本依然要高于競爭對手。
“其實,現在國內面板行業在背光源、玻璃基板等方面的國產化采購已達到30%-50%。”李亞琴說。一般而言,面板企業的原材料供應商有2-3家,若采購國內廠商的原材料比例超過30%即為實現國產化。
京東方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各條生產線都處于試用合格到小批量試產狀況,還沒有大批量采用國產材料。“玻璃基板已經小批量采用國產材料,光學膜則待大批量供貨。國產化通常可以獲得10%-15%的折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國產原料廠商的專利意識不強,面板企業不敢大規模采購。京東方負責人告訴記者:“京東方的客戶主要是三星、戴爾、惠普、聯想等國際企業,它們的產品是全球銷售,因此,采購的面板也要在全球市場沒有專利糾紛。這就要求京東方采購原材料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專利權。而國內的一些廠商主要供應國內企業,國際專利意識不強,沒有到美國、歐洲等地申請專利。京東方就得謹慎采購他們的材料,避免出現專利糾紛。”
而國際面板原材料供應商主要有美國康寧公司、日本旭硝子公司等。據京東方方面透露,公司的玻璃基板采購主要來自于康寧。目前,康寧已經在北京建廠,2013年上半年將投產。京東方表示,本地化生產也有一定價格下降,具體價格優惠需要到時候和康寧商談。
此外,不管是國內廠商還是國際廠商,產能增加后,價格競爭是必然,這也會促進上游原材料價格保持在合理的區間。據了解,康寧目前已對玻璃基板主動降價。
新技術替代隱憂
我國大陸的面板市場一直被日、韓以及我國臺灣地區企業占據。中華液晶網主編王世瓊告訴記者,我國大陸企業的產能占全球產能比例不足10%,而韓國、我國臺灣地區占比超過85%。
李亞琴也表示,在國內大尺寸(7寸以上)市場方面,我國大陸企業所占份額為12%,而韓國占52%,我國臺灣地區占33%,日本占7%。
其實,中國的面板產業整體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剛剛完成從4.5代線到8.5代線的產能布局。“實事求是地講,面板行業一直由日、韓以及我國臺灣地區企業引領,我國大陸扮演的是模仿者和追趕者的角色。因此,我們的技術、規模和產品質量都不如人家,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需要布局更多的高世代生產線,加強技術創新等。”李亞琴說。
未來兩年,面板行業回暖,國內廠商的市場占有率會有所提升,但還不足以抵抗外資品牌。王世瓊估計,我國大陸廠商的市場份額會從目前的不足10%提升到15%-2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