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專題 > 引導企業資源整合,加速產業發展步伐

引導企業資源整合,加速產業發展步伐

作者: 時間:2012-07-11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 收藏

  (一)我國IC設計業在全球仍處第三梯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4517.htm

  產業具有深刻的國際性,是國際化競爭最激烈,全球范圍內資源流動和配置最為徹底的產業之一。雖然我國IC產業經過十年發展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從全球范圍看,我們仍處于第三梯隊,而且在細分市場多樣化的領域面臨激烈競爭。

  表1,按公司總部所在地統計的全球IC銷售收入*

  Source:IC insights     *不含Foundry銷售收入

  據IC Insights的最新研究顯示,2011年全球銷售收入達2622億美元(不包括Foundry以及光電子、傳感器和分立器件的銷售收入),其中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創造的營收超過了全球銷售收入的一半以上,達53.2%,顯示美國仍是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的重心和設計業的主導力量。日本和韓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占全球份額均在16%左右,歐洲、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占全球集成電路銷售收入的份額在10%以下。按照IC Insights的統計方法,2011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僅占全球的1.6%,與歐洲、臺灣地區的7.0%、6.1%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從2009-2011年的變動趨勢分析,經過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全球范圍內的資源整合,美國、韓國和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占全球比重有所上升,其中美國上升了3個百分點,韓國2.2個百分點,中國0.2個百分點,日本、歐洲和臺灣地區則呈現下降趨勢,分別下降了2.4、1.3和1.2個百分點。

  2011年全球前二十五大Fabless(見附件2)中美國占了12家,臺灣地區占了5家,我國僅有海思半導體和展訊2家企業上榜,且按銷售收入排名都在前10名之外,分列第16、17位,表明我國IC設計業與美國和臺灣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表2,美國、臺灣地區、中國IC領軍企業比較

  Source:CSIP根據各公司數據整理,2012.2

  (二)我國發展IC設計業的比較優勢

  雖然我國IC設計業還相對“弱小”,但若放眼全球,從另一個視角檢視全球集成電路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一個令人興奮的現象:集成電路在上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60年代以后該領域的重要技術發明都是由全球華人做出的,當然不是在中國,而是在美國等其它國家的實驗室里;華人在世界集成電路產業居于主流地位,一直引領和推動著這個產業發展。60年代以后半導體器件的有關重要發明見下表

  表3,60年代以后半導體器件有關重要發明

  集成電路產業可以說是華人最多的行業,目前在世界集成電路委托制造(代工)領域,華人企業已經占到了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份額;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全球從事集成電路設計的公司約有1500家,有一半以上是屬于華人的。其中處于世界前十位的設計公司中,有五家是華人創辦的,因此可以說華人是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的領導者。

  我國IC設計業雖然發展時間較短,規模和技術實力有限,但有利的政策和產業環境正在吸引著外部資源的流入,尤其是作為技術載體的IC人才回流正在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中國政府和美國政府在對待高科技產業政策上的不同是吸引IC人才回國創業的原因之一,高科技產業是典型的高投入、見效慢的行業,需要政府的力量來幫助創業企業躲避經濟周期的打擊。中國政府在對創業型高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上,顯然要遠遠大于美國。舉例而言:無錫矽鼎科技在成立之初,即由當地政府提供了100萬的免費啟動資金,并由市、開發區兩級政府風投公司提供了數百萬元的資金入股,一年之后,矽鼎科技又獲得了政府提供的500萬元貼息貸款。美國幾乎是一個完全由市場來調節的社會,政府對類似無錫矽鼎科技這樣的項目很少提供創業支持。

  調查發現,類似的創業環境并不僅有無錫可以提供,從蘇州到深圳,從長三角到珠三角,目前中國大多數東部沿海城市都在紛紛推出自己的人才引進計劃。在國家層面,中組部推出了意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提出在未來的5到10年,針對重點行業引進2000名左右的領軍型人才歸國發展。尤其重要的是,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長三角已經培育起一大批高素質的科研人才,而其工資僅相當于美國的五分之一。即使考慮到美國工程師素質較高的因素,兩個中國工程師加起來,也肯定抵得上一個美國工程師。IC設計業作為智力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較低的研發成本使總部處于中國的IC設計企業取得國際競爭優勢。研發成本的降低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本地化研發中心,其人才溢出效應又將進一步優化中國IC設計業的宏觀產業環境。哈佛大學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警告道,美國目前過緊的移民政策,以及疲軟的經濟,正讓技術移民加速離開美國。據哈佛大學測算,在未來5年將有多達20萬來自印度和中國的技術移民離開美國,而在過去20年,這一數字僅為10萬人。目前中國IC公司發展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在于無法在中國找到優秀的設計工程師,但有成千上百的低水準人才。中國應借鑒臺灣的成功經驗,吸引原本任職Intel、TI等美國大廠的中國工程師回流,以彌補本土產業人士經驗不足,美國公司訓練了不少臺灣籍工程師,后來取得臺灣政府與VC資金的支持回鄉創業;中國也將出現相同的案例,但可能是在未來幾年。

  (三)引導企業進行資源整合

  我國IC設計企業“小、弱、散”,產業集中度低,政府引導企業并購,推動產業資源整合勢在必行。華芯半導體、展訊和瀾起都對國際國內企業實施了成功并購,積累了跨國公司管理經驗以及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快速發展的經驗。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積極走出去,甚至“組團”走出去,參與全球并購;盡快確定并購專項資金,引導國內基金和資本參與到全球整合的大潮中;鼓勵國家政策性銀行等投融資機構積極配套企業資本,降低企業在并購尤其是國際并購中的現金支出;從稅收和支持企業研發角度出臺鼓勵跨國并購的政策和措施;簡化審批程序,快速科學決斷,抓住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參與到全球集成電路產業調整的大格局中去。

  大力扶植集成電路設計業,還需要政府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產業政策上保持政策的連貫性;同時,優化投資環境,搞好平臺建設,強化科技創新能力,鼓勵引導設計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逐年加大工信部的集成電路研發專項、電子基金等的支持力度。



關鍵詞: 集成電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