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件一體化模式席卷IT業:廠商策略各有不同
蘋果擁有iOS系統,并且成功建立了生態系統,其AppStore的應用已經突破65萬個,下載次數超過300億次。iPhone、iPad是蘋果的軟硬件融合的典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4321.htm谷歌的Andriod是目前領先的移動生態系統,應用已經突破60萬個,下載次數達到200億次。由于該系統保持開放,發展勢頭兇猛,但過度的開放,已經讓生態系統中出現了混亂。Nexus7平板、NexusQ播放器、谷歌眼鏡的發布,讓外界感到耳目一新。
微軟在軟硬件一體化上也有過成功案例,那就是Xbox游戲機及體感裝備Kinect?,F在微軟卻冒著讓重要合作伙伴不悅的風險,推出了自有品牌的Surface平板電腦。

新浪科技 羅亮
曾任蘋果公司院士的阿倫凱(AlanKay)說過:“每個熱愛軟件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硬件系統。”現在,站在蘋果對立面的微軟、谷歌等廠商似乎才明白其中的奧秘。
通過收購或者自主研發,以前專注于軟件或者硬件的谷歌或微軟們都開始強調軟硬件一體化,而且這種趨勢已經大有席卷整個IT行業之勢。不過,在相似的戰略背后,各家廠商卻有著不同。
軟硬件一體流行
憑借硬件、軟件以及內容等服務進行一體化開發的策略,蘋果已經成為現在風頭最勁的IT公司。蘋果在過去幾年中不但創造了最有活力的iOS生態系統,還以3000多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蘋果之后,在軟硬件一體化方面率先獲得成功的廠商是亞馬遜。憑借推出kindle閱讀器,亞馬遜成為數字媒體內容的霸主,并且憑借這種優勢在平板電腦領域對iPad造成了一定沖擊。
谷歌在軟硬件一體化方面的首個嘗試是在去年年初推出自有品牌的Nexusone手機。作為在硬件領域的最大動作,谷歌去年8月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最近該公司更是在硬件領域發力,推出了一系列自有品牌產品,其中包括Nexus7平板電腦、NexusQ播放器以及Google Glass。
微軟在軟硬件一體化上也有過成功案例,那就是Xbox游戲機及體感裝備Kinect。現在,微軟進入了一個更大市場:PC領域。過去30多年中,微軟都在為這個產業鏈提供Windows系列軟件,而現在它卻冒著讓重要合作伙伴不悅的風險,推出了自有品牌的Surface平板電腦。
實際上,不止是軟件廠商正在進入硬件領域,硬件領域的廠商也在重視軟件。三星電子新任CEO權五鉉(KwonOh-Hyun)在6月中旬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就表示,未來三星將更加關注軟件業務。三星電子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經超越蘋果,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有消息稱,該公司準備大力發展其自有的Bada手機操作系統。
背后動力
曾幾何時,大家都在嘲笑蘋果軟硬一體化的戰略,說這不過是在重復上世紀90年代桌面電腦失敗的老路,但如今這一模式正在被整個產業復制。
這背后的動力是什么呢?
美國投資網站Investopedia去年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給了我們部分答案。Investopedia認為蘋果通過軟硬件的相互彌補,得到了比競爭對手更多的稱贊。
“蘋果與眾不同的一點在于,他們確實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保證設備中軟硬件的相互彌補。競爭對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在被評測時有時會出現笨拙、不直觀等描述性詞匯,而蘋果產品則經常會得到渾然一體等褒獎。”
以惠普(微博)為例,其webOS系統性能得到了大量贊美之聲,但是普遍觀點都認為,惠普的硬件并沒有將這種優勢最大化。按一位惠普前高管的說法:“這就好像在開一輛車,在你打方向盤的時候,車子卻不轉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