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芯片如何創新?
摘要:本文探討了本土企業如何進行應用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政策創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2527.htmIC主要驅動力是市場
現階段我國的IC(集成電路)業快速發展,主要去驅動力是市場。因此滿足應用是最大的挑戰,但這對本土IC業是陌生的,因為過去我們只管做芯片。芯片企業該如何理解應用?如何能從市場的變化中感受出芯片的方向?這長期來說是本土企業的弱項。
當前,還有很多人混淆創新和發明之間的差異,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指出,我們更多的是在做發明而不是創新。創新是當發明走向市場、形成銷售、有錢賺的時候才是創新。魏少軍在從事重大專項工作時,見到很多企業在談技術上有新的想法,但離變成錢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企業的創新意識需要有重大改變。創新也是企業家精神中最重要的,即如何把技術變成錢,如何給企業創造效益。”
應用創新的實現
在IC設計業發展過程中,技術門檻實際上在逐步降低。但以應用為中心的創新難度卻在加大,即怎么去創新?怎么和市場結合?怎么才能夠發展?
大唐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穆肇驪的經驗是,由于IC設計企業的投入很高(包括人才、設計工藝等),因此,要想持續、健康地發展,核心是解決IC產品的市場應用。

IC和整機的結合幫助IC公司解決了定位問題。中國大唐集團從芯片設計到整機都具備,大唐的模式是:當你一開始去做時,就要想到這個IC的應用領域是什么,應用規模是否足夠;當這個產品發展的時候,你要想到它的下一個應用產品的市場是什么?
大唐反思多年來較為成功的產品,例如SIM(用戶識別模塊)卡、身份證卡,都較好地解決了和整機市場應用結合的問題。現在大唐在做社保、金融IC等市場,也是在延續這種思路。
與應用結合的速度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國設有多家研發中心的飛思卡爾[注1]非常注重貼近用戶,進行應用創新,其大中國區業務拓展總監、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殷鋼稱,應用創新要跟得上應用的步伐,無論你芯片的核心技術怎么做,但是你和應用的結合速度一旦慢了,你的客戶可能就選擇離開了。
另外,芯片廠商需要向系統/平臺發力。飛思卡爾名稱的變遷就反映了現代半導體業的這個方向。2000年以后,飛思卡爾在中國大量投入研發,不僅有芯片設計,還有應用及芯片平臺的研發。這主要是根據市場需求改變的。并且2011年初,飛思卡爾進行了一個很大的改動,2004年飛思卡爾從摩托羅拉分離出來時叫“飛思卡爾半導體”,現在去掉了“半導體”[注2]。原因是飛思卡爾不僅僅提供半導體,實際上已經是靠近系統、平臺,逐漸集成軟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