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新一代RISC平臺
近幾年來,消費電子市場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RISC 產品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導致最近只要跟RISC有關聯的企業都很紅火。而研華在RISC的領域的努力和現階段的成果又是如何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29601.htmRISC滲透各行各業,改變人們生活
據統計,從1960年代開始,電子技術和市場核心產品每十年都會有顯著的交替。如圖(圖表一)所示,第一代的產品為Main Frame 和Micro Computer。近20年來,我們都有深刻感受到PC、Notebook, Internet 的成熟帶給我們生活上、工作上的改變。再者,近幾年來隨著無線信息傳輸技術的演進包含了Wi-Fi、 GPRS、 3G、 到4G、WiMAX、LTE (Long Term Evolution)等的無線網絡的建置,大大的強化了人與人、人與信息間的互通。科技的演進帶來了生活便利。
圖表1
近年來,有很多非常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如智能型手機、平版電腦、電紙書、PSP等。這些也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RISC產品。并且,隨著RISC技術的演進,性能與功能也越來越強大。RISC已經切入了我們的生活,并且也將更深一步的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
什么是RISC
RISC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它跟X86架構的產品會有如此不同的差異呢? RISC的全名是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也就是精簡指令集運算架構。在1970年左右,計算機時代開啟了十多年后,工程師們發現超過80%的計算機運算,僅僅只是利用了20%的指令集來操作,剩余80%的指令集長時間處于閑置的狀態,很浪費,這就形成了RISC計算機核心的概念起源。之后,有數種不同的RISC架構面市。
那么RISC的計算機架構有什么特點呢?由于指令被精簡了,因而CPU架構大幅被減化,芯片的核心尺寸也跟著大幅縮小。核心尺寸一小,功耗也就隨之減低,而且每片晶圓所能產出的芯片就會變多,制造成品也就相對便宜。也就形成了大家所普遍認知的RISC 產品有功耗較低,價格相對便宜等的優勢。但是,由于指令集被精減, 所以造成了RISC產品某些的功能無法支持或者性能降低,這也就決定了RISC產品不適合運用在一般的通用運算核心平臺上。
RISC的核心平臺分類
目前市場上主要有3個主要的RISC核心平臺。分別是ARM、MIPS、PowerPC。他們各有不同的特點:
- PowerPC架構是由IBM、Motorola/Freescale 所倡導,架構比較接近于一般的PC。大家所熟知的Apple MAC 在G5之前就都是使用PowerPC 為其核心,效能也相當優異。
- MIPS,它的前身是Silicon Graphic,所以其產品擅長于圖像處理,在Set Top Box、Digital Signage、Gaming Device都經常見到以MIPS為核心的產品。
- ARM,性能處于相對偏低的水平,一直以來在低功耗的產品、I/O控制的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在近幾年來,大有爆炸性的增長,被廣泛應用在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未來會跨入PC、Server 等新的產業應用中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