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新技術產業全球化的新思考
一元復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又要開始新的征程。在本周,2012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12)將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拉開序幕,它將成為許多中國廠商2012年在全球市場的首戰。近年來,專業電子信息產業市場研究推廣機構北京華興萬邦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派出分析師,在國內外參觀或參與了一系列國際知名的行業大展和研討會,通過走訪各個活動的組織機構、參與者及業界廠商,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全球化產生了一些新思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27930.htm在華興萬邦近期走訪的活動中,包括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密切相關的CES 2011、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的移動通信世界大會(MWC 2011)和在瑞士日內瓦舉辦國際電信聯盟電信世界(ITU Telecom World 2011)。華興萬邦通過總結參加分析這三個展覽及其他活動觀察到的趨勢和產生的體會,在此初略地談一談高科技產業世界級品牌創建、多模時代的商業策略以及最佳技術商業實踐等話題。
一、世界級品牌是一種商業模式
毋庸置疑,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已經登上了世界舞臺。在這三個全球性大展和其它國際性產業活動中,到處都可以看到來自中國的、從小型代工廠到富可敵國的電信運營商等中國廠商的身影。而且他們已經成為了許多國際性展會的支撐力量,如舉辦CES的消費電子行業協會在中國設立本地化的機構,專門處理展覽招商和邀請函等等各種服務。在去年的ITU展上,從全球廠商的參與程度來看,中國廠商及行業組織的展臺面積接近一半。
由此看來,從小到大的中國企業已經在全球推廣上花費了許多精力和金錢,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無論是在美國的BestBuy還是歐洲的MediaMarkt等大型電子產品連鎖店,還仍舊很難看到來自中國的品牌。同時,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人民幣升值和國民整體收入水平的提升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更多、更快和更好地贏得全球市場(甚至是贏得生存的機會),創建世界級品牌將是業內同行在今后經營中的一項戰略性工作。
從本質上來講,創建世界級品牌既不全是社會架構和文化問題,也不全是語言問題,更不是企業規模的問題,其核心還是商業模式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看到了《憤怒的小鳥》推火了來自芬蘭的Rovio公司,而來自英國的ARM繼續挑戰著半導體產業巨無霸英特爾。因此,能否成為世界級的品牌取決于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企業無論大小必須從愿景到實踐都站在世界之巔。
一家企業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是商業模式的基本要素,而客戶的所有滿足感的總和構成了品牌,兩者之間的聯系是高層次的營銷設計。任何一家公司在去CES找渠道、去MWC找運營商和大型終端制造商客戶、到Telecom World去做形象之前,如果能夠多花點時間梳理一下商業模式,并把它們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準則,將成為產品和價格以外的企業賣點,將成為找到長期合作伙伴的基礎。

圖一、索尼的世界性成功和三星的變革等等曾經激勵了許多中國企業家,今天的中國企業正在通過商業模式的變革塑造世界品牌
在最近新出版的記述李東生董事長和TCL集團的《鷹的重生》一書中,講述了TCL集團國際化的故事,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國際化中商業模式的重要性。為了貪念國際知名品牌和專利等“軟實力”,TCL集團通過與湯姆遜和Alcatel等分別建立和合資企業。但是建立在僅對外商原有商業模式進行修修補補的海外業務,給TCL帶來的是海嘯般的巨額虧損,只有痛下決心重新創新和實施了新的商業模式,才一舉扭轉了這種沒頂之災,同時國際品牌才發揮了巨大的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