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15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將達19億部
2010年,手機為半導體產業帶來550億美元的產值,其中智能手機所帶來的半導體產值首度超過功能機;到2015年,預計手機為半導體產業帶來的總產值將達810億美元,其中智能機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26763.htmOSO商業模型呼之欲出
智能手機系統和解決方案的收入不斷提升,傳統的產品和服務的收入日趨下降。
2011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約為16.5億部,其中智能手機的滲透率達36%,即約為4.5億部,且智能手機年同比增長率達10%,標志著其已進入快速成長期;到2015年,預計全球手機出貨量將達19億部,其中智能手機的滲透率達48%,達到9.3億部。
目前,全球手機品牌廠商之爭出現更迭。諾基亞開始下滑,三星、蘋果、HTC以及RIM成為智能手機的主要品牌廠商。手機操作系統方面,2010年1季度開始至今,安卓系統已成為主流,遠遠領先于Symbian系統、iOS、RIM和WP7等其他操作系統。
在中國市場,超低價手機仍會持續增長;功能手機的高峰期在2010年和2011年間,隨后市場容量開始壓縮;而智能手機將持續增長,隨之帶動的3G用戶也在不斷增加。
芯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在國際智能手機品牌與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的較量中,硬件上的差距已經開始越來越小,而商業模式方面差距較大,智能手機產業鏈正面臨轉型期。為了更清楚地解釋產業鏈的轉型,Gartner最新提出了OSO(Original Solution Orchestrator)商業模型,指出了硬件、軟件和服務高度整合的必要性。OSO模式中,系統和解決方案的收入幾率提升,傳統的產品和服務的收入幾率下降。目前,采用OSO模式的公司有:蘋果、谷歌和RIM。而潛在的OSO商業模式的品牌則包括微軟+諾基亞、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
在產業鏈向OSO模型轉型的過程中,軟件/內容/平臺商具有很強的優勢,例如百度、騰訊、盛大等。
從硬件平臺、軟件平臺和內容三個方面綜合對比現有的市場表現不錯的智能手機品牌可以看出:硬件方面,蘋果具有很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三星的硬件平臺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軟件方面,蘋果采用iOS系統,而三星和HTC均采用安卓系統,軟件差異不大,但HTC有9年的智能手機研發經驗,可以支持良好的用戶體驗。內容方面,蘋果的內容豐富、多樣、開放、具有導向性以及擁有成熟商業模式,RIM則專注于商業應用。
戴偉民在分析iPhone的演進后說,透過iPhone4S可以看出,其硬件提升幅度不大,CPU從A4發展到雙核的A5;照相機的像素提升到800萬像素;軟件方面的升級則有較大方面的突破。例如iOS5更加人性化;Siri首現實現語音互動商業化,并帶動了云搜索和處理應用,以及3G數據服務。
中國手機行業將會洗牌
規模較小的IDH生存比較艱難。而大的ODM、OEM廠商則有很大的機會。
2011年,智能手機的主流功能是ARM11/Cortex A5、3.5英寸大屏幕、VGA(640×480像素)、300萬像素的攝像頭、藍牙、WiFi系統、GPS導航。2012年的主流預計是:Cortex A9、1GHz+的頻率、4.0英寸的屏幕、WVGA(800×480像素)、3M+ Pixel camear、藍牙、WiFi系統、GPS導航。
智能手機對系統設計和軟件設計的要門檻比較高。對于技術能力比較弱的公司來說,就比較難。行業門檻變高,行業里公司的數量會變少,但智能手機的總量會變大。在中國市場,高端手機品牌商主要有蘋果、三星和HTC;中端的有阿里云手機、小米手機等;千元智能手機出貨量很大,但華為、中興、諾基亞等廠商占據了千元智能手機的主要市場份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