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有無泡沫——朝陽產業的背后
在多地政府效仿揚州以現金補貼方式鼓勵LED投資的背景下,以MOCVD為代表的超需求設備投資,加大了人們對LED產業產生泡沫的擔憂。業界已有預期,今年下半年會呈現供過于求的市場格局,但眾多LED廠商會采取較為保守的觀望態度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22208.htm以MOCVD機臺出貨地分布的變化趨勢來看,全球LED產能未來向中國大陸轉移的趨勢明顯,對產業格局影響深遠。江蘇揚州給予每臺MOCVD機臺1000萬元的現金補貼,下月就將終止了。地方政府以結束財政補貼為手段,來誘迫各家LED廠商超速投資,從而達到落實自己的招商成果,這是今年上半年MOCVD機臺采購潮得以持續的主因。
不過,MOCVD單臺價格約在300萬美元左右,設備折舊就要占到生產成本的三分之一,這可不是一個小壓力。設備可以買,但先進的技術,特別是獨家的工藝卻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其實,依賴進口設備來發展自己工藝能力的設想,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實踐中已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挫折。
Aixtron的Planetary反應器、Veeco的TurboDisk反應器、ThomasSawn的CCS反應器和日本Sanso雙/多束氣流(TF)反應器等,均是獨家的專利技術,國產MOCVD設備在產業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專利壁壘是難以繞開的。而對溫度的管理能力大小,也決定著能否在保證厚度和波長均勻性基礎上,對大直徑的晶片做更好的控制。另外,包括對Si基技術和GaN量子線技術等,這些未來可能和LED技術融合的技術研究,也決定著我們能否成為LED強者的制約因素。
MOCVD設備是制作LED外延片的關鍵設備,而LED外延片的水平決定了整個LED產業的水平。Cree白光功率LED光效目前已達231lm/W,相信在1~2年內即可被規模化生產。盡管2英寸、4英寸目前還是市場主流,但要達到成本降低、產能提高、自動化程度提升以及最大程度利用硅襯底的需求,大尺寸襯底則是發展趨勢,那些已在開始考慮6英寸、甚至開始著手8英寸工藝的公司,必將成為市場競爭的優勝者。
中國LED產業的芯片環節,LED上游外延芯片廠商隨著新增產能的持續擴充與逐步釋放,芯片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會出現緩解,由于利潤空間相對可觀,還是眾多LED企業想要涉足與延伸的領域,短期內市場還不至于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由于目前芯片質量與國外廠商有一定的差距,產品的良率急需提高,從而降低成本形成競爭力,則是主要突破點。由于中國LED芯片企業增加過猛,技術人才短缺已成為一個大問題,已有不少廠家直奔臺灣去拉人來大陸操作機臺。
封裝環節市場競爭是以規模化為主,由于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參與者也較多。目前,國內大功率LED芯片設計已達90lm/W~100lm/W,但能批量生產者卻在少數,而且在產品良率、品質、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還不盡如人意,就散熱設計、光炫處理等問題的解決手段也難見有效方案。 可以說,正是由于技術能力的不足所帶來的LED應用成本居高不下,決定著LED的泡沫有與無。
據了解,2010年中國LED產業產值約為人民幣1200億元,其中75%產值屬下游應用、20.8%為LED封裝,只有僅5%不到是由LED芯片貢獻。目前,中國LED應用廠商約有2500來家,以生產中低端產品為主;LED封裝業者有1200家,多是中小規模生產廠商;而LED芯片制造家數,量產加建設中的約有70來家。根據規劃,至2015年中國LED芯片自給率要達到70%、封裝材料為90%、應用市場更要達到98%的自給率。
歐洲LED照明已全面啟動,而60-70%的中低端產品由中國制造。那么GE、Philips和OSRAM憑借其在傳統照明市場的壟斷地位,能否繼續壟斷LED照明市場呢?恐怕有點難,畢竟半導體固態照明正在沖擊著傳統照明市場,而隨著室內照明,特別是民用的逐步啟動,LED的成長動力將被真正激活。所以,技術能力是防止泡沫產生的根本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