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太陽能發電規模將達1000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處處長董秀芬6月9日表示,正在制定的“十二五”新能源專項規劃已確定,2015年中國太陽能發電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20457.htm盡管董秀芬強調,最終數字應以規劃公布時為準,但她在國家能源局與亞洲開發銀行聯合舉辦的太陽能發電規模化發展研討會上的上述表示,是中國政府官員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就新能源專項規劃中的太陽能發電規模表態。
此前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確定,中國到2015年將形成500萬千瓦的并網太陽能發電能力。
在外界看來,從500萬千瓦到1000萬千瓦,似乎是目標翻倍,但事實上,兩個數字涵蓋的范圍有很大區別。
1000萬千瓦,是指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加上分散太陽能發電項目,太陽能發電的累計容量。
董秀芬透露,這1000萬千瓦將大致由3部分構成:大約650萬千瓦的大型太陽能電站,“十二五”期間在青海、新疆、甘肅等省區啟動太陽能發電基地,在內蒙古、寧夏、山西、西藏等推動重點大型發電項目;大約300萬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以中東部用能集中地區為主,按照用電量指標安排項目;此外,還有大約50萬千瓦左右的離網太陽能系統,主要在邊遠缺電地區應用。
近年來,全球太陽能發電正逐步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與會代表認為,太陽能發電技術已取得很大進步,經濟性顯著提高,亞洲各國紛紛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支持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亞洲正在成為全球太陽能發電最具發展前景的市場。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致辭中表示,亞洲已經成為太陽能發電設備制造基地,但同時,還要成為太陽能發電應用最大的市場之一。“現階段我們正面臨著這樣一個關鍵時期。”他說。
梁志鵬指出,去年全球新增太陽能光伏1000萬千瓦,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太陽能發電能源系統的經濟性正在顯著提高,光伏發電的成本比3年前降低了一半,“可以預見,今后5~10年,或者不需要太長時間,太陽能將成為經濟上可承受的能源。”
梁志鵬透露,不考慮土地成本,中國的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經降到每度1元以內。但總體上看,太陽能在全國的能源消費構成中依然微乎其微,必須通過技術進步,規模發展不斷降低成本,提高太陽能系統的經濟性。
梁志鵬說:“如果太陽能能源系統的價格能夠降低到0.8元/度,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將可以取得大規模發展。”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基地,目前正在加快啟動國內市場,將成為太陽能發電應用的最大市場之一。
“中國就像一個大湖,一顆石子驚不起什么波浪。”梁志鵬說,中國企業很少能夠了解亞洲銀行所做的工作,本次會議意在研討中國企業如何參與到亞洲太陽能發展的勢頭當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