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企業兼并重組與發展壯大
最近在全球半導體業中發生兩件亊引起關注。一是德儀(TI)用65億美元兼并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s,簡稱NS)。另一件是以色列的代工廠TowerJazz,花費1.4億美元兼并美光在日本的8英寸生產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9887.htm德儀兼并NS是大手筆,其中要思考的是德儀為什么總能成功?目前德儀在全球排名第四,居英特爾、三星、東芝之后。它是2010年全球模擬電路的老大,模擬電路的年銷售額達62億美元,占全球模擬電路420億美元的14.7%。顯然它還有其它產品,總計2010年銷售額為123億美元。而NS在全球模擬電路市場中僅占3%。此次兼并的動力在德儀,它試圖進一步拉開與緊追其后的STM (占10.1%)等之間的距離,并實現市占率達20%的目標。
德儀的發展之路很有新意,2009年時它用一條8英寸生產線的價格,1.7億美元兼并了奇夢達在美國的一條12英寸存儲器生產線。之后于2010年又以11.8億元(人民幣)買下成都的成芯,以及兼并日本Spansion的另一條8英寸生產線。因此它的策略在高端芯片時采用外協合作,而用很便宜的價格購買生產線來擴充產能,所以投資回報率是高的。
另一家以色列的TowerJazz,2010年全球代工排名第五,銷售額為5.1億美元。此次用1.4億美元兼并美光在日本的一條8英寸生產線,月產能為6萬片左右。這樣導致TowerJazz的產能接近翻倍,為了實現2014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的目標。
兼并與重組難的癥結
近期工信部主管司局的領導提出,將努力打破資金、技術、市場、人才和政策瓶頸,在對集成電路(IC)產業加大投入的同時,十二五期間將大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實現產業群體性躍升發展。
業內有人也認為在十二五期間,企業整合將是軟件和IC行業的主旋律。行業將會迎來一波“并購重組”熱潮,行業龍頭會陸續出現,產業集中度將會得到提升。
上述的愿望是美好的。然而在中國半導體業的情況下對于兼并重組的復雜與艱巨性,可能要給予重新定位與認識。因為之前也面臨一些好的機會,包括新加坡特許以及奇夢達12英寸生產線待售時,我們也有察覺與行動,據說也遞了報告給上面,包括山東浪潮等也有并購意向,希望得到國家的資金支持。但是最終都未見有實質性的行動。
兼并與重組應該是企業的自主行為,關鍵在于資金的運作,即投資要達到什么目的?而中國半導體業的現況比較復雜,可能的難點有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現金流少,缺乏操作的前提條件(指非國有體制的上市公司);二是部分企業尚未上市,以及兩種體制的企業交叉在一起。因而這樣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所以半導體業內兼并與重組的局面能否啟動,并不是十分樂觀。
通常全球的兼并行動不外乎三種目的:獲取技術;擴大產能;打擊潛在對手。但是一切依未來市場的回報率來考量。
而現階段中國半導體業的兼并重組,要么由政府牽頭,自上而下的進行。但是兼并需要資金,而資金需要報批。但是在國有體制下兼并重組的決定往往總是遲疑,因為兼并的成功與否,它們并不是直接的受益者。然而對于非國有體制的企業,如果自身的現金流充足,可由董事會直接決定。現況是目前大部分半導體企業的毛利率低,以及即便上市后的股價不高,缺乏足夠的兼并所需資金,因此資金來源成為攔路虎。如果要通過銀行借貸,或者引進戰略投資等,這一切都不太容易實現。總之,兼并與重組是企業的一種重要的資金運作行為,顯然要依投資的回報率來考量。需要更多地學習兼并重組是企業運行中一個很重要的手段,不能心血來潮,而是需要學習與積累經驗。要想取得成功需要作大量的“功課”在先。除了目標清晰之外,可能動用的資金能力及兼并可能對象的分析,以及最終投資回報率的預測等都十分重要。另外,時機的選擇也十分關鍵。如3.11日本大地震過后,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受到影響,所以近期的兼并活動十分活躍,與股價十分有關連。因此,要打有準備的仗,等待機會的到來,而不能等機會來臨時,再動手分析與運作,肯定會貽誤時機。結語中國半導體業的十二五規劃已經基本出籠,目標是明確的,加上已有共識,希望通過兼并重組等方法來培育具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盡管在現階段實現兼并重組可能尚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實踐與模索,但是可以相信總能找到適合于中國半導體業的方法。然而兼并重組僅是一種手段,不可能解決所有問
題。所以中國半導體業要有長遠的策略,關鍵在增強競爭實力,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進行有所舍取的行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