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震震撼全球,中國電子產業陣痛中反思
我國電子產業需要深刻反思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7941.htm首先,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么我們的電子產業對日本和歐美的依存度那么高?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電子信息產業分化整合趨勢更加清晰,我國將面臨新一輪的產業調整與升級機遇與嚴峻挑戰,電子產業升級轉型已經是刻不容緩,而我們應該采取什么策略來促進產業改革呢?
其次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們和日本企業的差距在哪里,在哪些領域?我們的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有沒有從中看到曙光和機會?在“十二五”規劃里,我們有哪些策略可以拉近差距,縮短追趕的步伐?
另外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國的電子產業群也是高度集中在沿海一帶,我們的電子產業規劃布局安全和合理嗎?另外,我們招商引資的政策和標準有沒有提高?怎樣才能吸引到具有戰略核心價值的外資企業以及關鍵技術輸出?
華強北指數觀察
綜上所述,華強北指數認為,本次地震對全球電子產業鏈的巨大影響,實質是對專業化分工過度以及過于集中的“溫柔一刀”。相信通過本次地震,很多跨國企業會重新權衡全球的產業布局及安全性,這也許是規避風險的最有效辦法,日本地震的事實也說明,雞蛋不能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即使那是你認為最安全的“保險箱”。
預計未來在限電及地震不可預期因素下,著重全球化布局來分散風險,將會成為全球品牌大廠布局策略的首要指標。當然,由于日本在電子信息產業的地位舉足輕重,所以日本地震所帶來的影響將會是深遠和難以預料的。
而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來講,既是陣痛,又是機遇,一方面反映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主要通過技術依賴、廉價資源、加工貿易、整機出口、低價競爭等方式發展,導致抗沖擊能力不強。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下定決心,集中精力,培養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技術先進的自主品牌龍頭企業群, 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互聯網、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外設、數字視聽、汽車電子、平板顯示、軟件等最具競爭力的品牌優勢產業。
而在利用外資上,我國要把握住國際新技術、新產業、新商業模式的發展趨勢,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實施招商選資、招才引技策略,加大對世界500強和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的引資力度,吸引海外創新團隊來我國創業發展。只有這樣,我們在面臨電子信息產業專業化分工的進程中,占據主導地位,也才能增強抗御各種風險的能力,這是地震給我們的嚴重警示,也是對我們的深刻啟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