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TV風頭勁壓3D
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在”新興國家需求增加”、”中國TV補貼政策延續”、”歐美穩定換機潮”與”Smart TV新機刺激”等利多刺激下,拓墣產業研究所經理張乘維預估,2011年全球LCD TV出貨量可望達2億1,094萬臺,較2010年成長16%。與往年不同的是,2011年新興國家LCD TV出貨量將高達1.15億臺(占全球比重55%),首度超越成熟國家的0.96億臺,成為未來LCD TV成長的主要動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4276.htm而臺灣LCD TV代工廠受惠于日、韓系廠商釋單,2011年出貨量將成長34%,占全球代工比重也將挺進30%,臺灣四大LCD TV代工集團也已成型。熱門產品部分,2011年LED TV滲透率將超越五成;3D TV雖然仍是2010年IFA展的焦點之一,但2011年風采恐怕將被Google、Apple領軍的Smart TV大軍搶盡,LCD TV軟件產業生態也將產生質變。
大廠競相投入 Smart TV時代來臨
拓墣指出,Samsung于2010年1月CES展首次推出具備Application概念的連網電視,隨后于3月開始販售,并于2010年7月開啟自家經營的Application Store。而2010年9月全球第2大消費性電子展-IFA,發現Smart TV與3D TV并列為展中最亮眼的兩大薄型電視產品。緊接著Sony也跟Intel、Google合作于2010年10月開始販售全球首款的Google TV,再再確立了Smart TV時代的來臨。拓墣認為,未來Smart TV將不再只有網頁或視頻影音瀏覽等功能,還將具有搜尋與執行應用程序等更多智能化功能。
展望2011年,拓墣認為將會有Samsung、Sharp與LG等陸續投入Smart TV或是Google TV的開發與生產,加上光纖網絡基礎設備日趨完備,以及Video On Demand線上租片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Smart TV勢必將成為2011年所有LCD TV產品中最閃亮的明星產品。雖然2010年Smart TV出貨量僅有701萬臺,但隨著眾多廠商的切入,2011年出貨量將有機會達到2,562萬臺,占整體TV的比重達10.3%。3D TV則受限于單價過高與3D內容過少,2011年全球3D TV僅成長至1,175萬臺。
拓墣分析,過去LCD TV使用接口的軟件主要由品牌廠、組裝廠與TV芯片廠三方一起合作開發。未來在Google加入網絡電視開發,Google的Android與Chrome將可能直接涵蓋Kernel、Application/Middleware、Shell GUI等應用, LCD TV軟件生態即將產生質變。
而臺灣LCD TV產業ODM業者,2010年受惠于部份日系品牌大幅的提高委外代工比重,使得仁寶、緯創、鴻海等廠商LCD TV出貨皆成長逾70%。展望2011年,受到日韓品牌廠商持續釋單激勵,臺灣LCD TV出貨量將達 6,250萬臺。臺灣LCD TV代工的前七大廠中,2011年預期將以和碩、友達(景智)、鴻海、緯創表現最為亮眼;依照出貨量區分,臺灣也逐漸形成”冠捷、群創(1,800-1,500萬)”、”緯創、仁寶(1,100-800萬)”、”瑞軒(450萬)”及”和碩、景智(250-200萬)”等四大集團。而Smart TV的興起,亦將為臺灣面板、智能化遙控器、WiFi產業帶來新商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