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億LED產業圖譜:外資鯨吞鏈條70%利潤
“掌握外延片和芯片等核心技術及制造的企業,占據了整個鏈條的70%利潤。”8月26日,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半導體照明專業委員會主任唐國慶向記者勾勒了一幅LED產業的盈利圖譜,“即便在剩余的30%利潤中,還有20%被芯片封裝企業拿到了,只余下10%留給了終端應用環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2183.htm但終端應用卻是絕大多數國內LED企業聚集的領域。
據LED產業研究機構——LEDinside的統計數據,截至2009年底,僅珠三角地區就有1300多家從事LED中下游業務的企業,其中深圳就有超過900家。超過九成的本土LED企業要在這10%的利潤里相互搏殺爭奪,市場困境可想而知(詳見本報2010年7月19日報道《“90%LED路燈企業虧損”調查》)。
唐國慶的另一個身份是科銳(納斯達克:Cree)中國區總經理。與日亞、歐司朗、飛利浦等并稱全球四大LED芯片巨頭的科銳,正是這“70%利潤”的既得利益者之一。科銳剛剛公布的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年報預估數據顯示,其2010財年營收達到8.5億美元,同比增長53%;凈利潤增長402%至1.523億美元。
外資LED中國盛宴
“中國LED照明市場是科銳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8月26日,科銳全球戰略和商業拓展業務副總裁Christopher M. James對記者強調,科銳已計劃將LED產業重點轉移到中國,該公司2010年約1.67億美金的投資計劃中的絕大部分將在中國使用。
就在去年11月,科銳在廣東惠州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立了芯片生產基地,該生產線預計將于今年12月全面啟動量產,屆時日產能將達到150萬顆。
Christopher M. James認為,科銳在華銷售高速成長并獲得超額利潤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因素:其一是科銳具備完整的LED產業鏈布局,覆蓋了從材料到外延片、芯片再到封裝和照明解決方案的全部產業流程;其二是科銳持續加大在華投資,在貼近市場和客戶的同時,還具有稅收優勢。中國海關目前對每顆LED芯片加收20%的進口關稅。
科銳財報顯示,2010財年,亞洲市場營收占其總營收約23,其在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的營收增長高達100%。
唐國慶指出,即便是在上游核心的外延片、芯片制造領域,也不是所有企業都能享受高利潤率。目前全球LED專利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上文提及的四大巨頭手中,技術壟斷優勢使這幾家核心企業能夠獲得超額利潤。而放眼中國大陸,具備LED芯片生產能力的企業僅62家,即便算上有大規模封裝能力的企業,布局產業鏈中上游的也不過幾百家。
“90%的LED企業虧損有點夸張,最近國內資本市場上幾家代表性的LED企業,報告出的利潤率都很好。”唐國慶認為,國內LED企業的虧損現狀,還是要從產業鏈布局和企業戰略規劃上找問題尋出路。
對于國內布局在LED上游的企業,唐國慶分析指出,比如三安光電(600703.SH)做紅黃光產品利潤就低,調整做藍綠光以及汽車前照產品利潤率就明顯提高。再比如士蘭微(600460.SH)、武漢華燦,以前只有芯片生產線,外延片需要外購,降低了產品利潤率。而兩家企業年初都紛紛融資擴產,具備了外延片和芯片的產業鏈制造優勢,利潤率自然向好。
“對于國內的芯片封裝企業來說,應該講是90%都賺錢的,只是生產良率決定了利潤率的高低差異。”唐國慶表示,所謂90%企業虧損的概念,應該是集中在LED產業鏈末端的應用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