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招標再現國企壟斷 不利電力市場化改革
8月10日,中國最大規模的280兆瓦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招標正式開標,當日約有50家企業,遞出了135份標書競逐13個項目。競標企業中,八成以上均為電力領域大型央企或其下屬分公司,華能、大唐等五大國有電力企業以及國股電力、中廣核均有參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1708.htm2009年中國舉行第一輪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敦煌10兆瓦光伏電站招標,在招標會上有50家企業買走標書,但第二輪進入商務標的13家企業均為國有企業,最終由中廣核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體中標。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韓文科指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一定要讓市場開展充分競爭。市場的多元化參與是當前可再生能源產業出現大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各有千秋,要通過競爭讓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的過程加快。
民企或將失去議價能力
國務院近期出臺的《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的建設。在過去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中,民企起了重要作用,是行業發展的主力軍,但央企具有資金、規模、政策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參與產業鏈終端的競爭使民企處境堪憂。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國有企業做投資商,民企可以以設備商的角色參與,利潤同樣可觀。現在的特許權招標只是權宜之計,未來還是要向市場放開。
令人擔憂的是,新能源電站等終端利用項目招標多被央企摘得,民企則只能聚集在產業鏈上游,即風能、太陽能等發電的原料和設備提供上,上游分散的民營企業對于下游集中的大型國有企業可能會漸漸失去議價能力。
不利于電力市場化改革
分析認為,發展新能源需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然而新能源的發展也可成為電力體制改革的契機。在新能源電站的發展中,若能引入更多的民間投資主體,使發電側的競爭主體多元化,形成充分競爭的格局,將有利于推動形成市場化的電價定價機制。
但是從風電、光伏電站建設情況來看,新能源發電領域正在形成央企壟斷格局,中國的風電下游基本上是五大發電集團,截至2009年,國內風電總裝機容量為2,500萬千瓦,五大電力集團風電裝機容量為1,500萬千瓦,占比達60%,此外,中廣核、國華、華潤等央企占據了第二梯隊,國企主導地位十分明顯。而從兩次光伏電站項目特許權招標投標企業來看,光伏電站建設更是國企主導。
有光伏企業對此擔憂,如果光伏投資都是以國家隊作為主導,只能會導致市場的不規范,也會形成央企越強、民企越弱的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