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劃調控市場 新能源發展動力十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能源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的重要因素。可是能源危機的警報已經越來越響了。專家分析,再過60年,人類所依賴的像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傳統能源就會出現短缺危機。所以尋找可替代的新能源就變成了大勢所趨。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能源革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1108.htm新能源趨勢下的“能源新政”
新能源產業是關系能源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的戰略性產業,也是一個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好、成長性高、關聯度強的新興產業,是從基礎上觸動了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革命,引發了當代人類生活與生產方式變革。為了占領這個制高點,世界各國正在你爭我搶。
新能源領域被視為拉動新一輪美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奧巴馬政府計劃10年內1500億美元,投資重點集中在智能電網、節能增效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占其能源投資總額的60%。另外,美國相關產業的龍頭企業已對美國的能源新政給予高度關注,IBM、西門子等跨國公司均已投入智能電網業務。
日本經濟產業省日前發布了《2009年度能源報告(能源白皮書2010)》,并指出,為了保證能源的穩定供給,日本需要重點發展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白皮書除了介紹主要國家引進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現狀之外,還重點對各國在可接受價格下提供必要能源的“能源安全保障”進行了比較。日本可再生能源的引進效果與預測量無法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
德國聯邦經濟與技術部國務秘書奧爾格•威廉說:“今后幾十年德國將實施多種能源并舉的政策,以混合能源模式均衡發展德國的能源,并大力倡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德國計劃,從2000年到2030年,能源的使用效率每年要提高1.5%,到2030年德國對化石燃料的消耗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5%。
印度政府采取的補貼政策,加大了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預計2008~2012年,印度可再生能源市場達到190億美元。印度政府已計劃在資金方面補貼10億美元支持新能源體系的發展。除此這外,印度還采用多種激勵制度來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
法國政府會在2009年到2010年間撥款10億歐元(1歐元約合1.27美元)設立“可再生熱能基金”,這項基金主要用于推動公共建筑、工業和第三產業供熱資源的多樣化,其中包括太陽能、地熱以及木材供暖。在利用地熱方面,政府計劃到2020年將利用地熱的總量增加5倍,使200萬戶家庭能夠用這種能源取暖。
而中國在新能源發展方面已經走到了美國的前面,水電裝機全球第一、太陽能熱水器的利用規模全球第一、核電在建規模全球第一、風電裝機的增速全球第一。即將出臺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不僅包括風能、水電和核電等的開發,還包括對傳統能源的升級,累計增加投資達5萬億元,每年將增加產值1.5萬億,到2020年煤炭消費量將大幅減少,當年二氧化硫減少排放7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億噸。
“產業”與“技術”的糾結
據介紹,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內容包括:先進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非常規天然氣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潔凈煤、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車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的具體實施路徑、發展規模以及政策舉措。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幾十年內,中國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長,對于能源需求也將不斷激增,但是傳統能源使用面臨污染環境等諸多問題,大力發展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然而新能源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慣性強、并具有排他性特點的領域,不僅是經濟性、商品性資源,更是政治性、戰略性資源。如果過快或盲目的發展產業,而技術沒跟上,就只能依靠不斷進口技術和裝備,這樣勢必擠占我國的技術發展空間,使得我們的一些創新技術始終得不到應用,就有可能從我國化石能源的資源匱乏變為新能源的技術匱乏。
風力發電機相關文章:風力發電機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