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增量又增收LED漸入佳境
據中怡康數據統計,今年1至5月份我國液晶電視市場銷售量為702.5萬臺,同比增長41.89%;銷售額為318.9億元,同比增長33.42%。而去年上半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銷售量增幅為72.2%,銷售額增幅只有6.7%。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液晶電視銷售量增幅雖然有所減少,但是銷售額增幅明顯增長,液晶電視企業已經擺脫了增量不增收的窘境。究其原因,LED(發光二極管)電視的迅速普及可謂居功至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0783.htmLED電視進入爆發期
去年,增量不增收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彩電企業。中怡康數據顯示,2009年1月~5月,中國液晶電視零售量達489.5萬臺,同比增長72.2%;零售額達236.6億元,同比僅增長6.7%。專家分析,中國2009年上半年液晶電視市場出現增量不增收的現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液晶電視均價下滑過快。在此情況下,如何提高產品附加值成為各廠商的頭等大事。
于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LED電視、互聯網電視等新品層出不窮,液晶電視進入新一輪的更新換代。來自中怡康的數據顯示,從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LED電視占所有液晶電視的銷售額份額正在不斷攀升,分別為:1.05%、1.60%、2.22%、2.26%、3.11%、4.06%、5.33%、7.16%、9.05%、9.00%、9.88%、16.08%和19.70%。
LED電視的迅速普及,也為今年上半年企業的營收帶來了利好。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近日出爐的一份最新全球電視出貨調查報告指出,在去年全球LED背光液晶電視出貨360萬臺的基礎上,今年隨著LED背光模組價格的持續下降,LED背光液晶電視出貨量有望達到3500萬臺,占全球液晶電視1.8億臺的20%。不過對于正在放量的中國液晶電視市場而言,DisplaySearch的研究數據略顯保守,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在今年5月份已經達到20%的水平。
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中國CCFL(冷陰極發光管)液晶等電視銷售量為663.4萬臺,同比增長33.86%;LED電視銷售量為 40萬臺,同比增長8278.13%。在銷售額方面,今年1月~5月中國CCFL液晶等電視銷售額為278億元,同比增長16.81%;LED電視銷售額為41億元,同比增長了3059.48%。
記者發現,LED市場的擴大,與產品價格的下降有著直接的關系。創維中國營銷中心常務副總孫偉中告訴記者,LED背光液晶電視在超薄、節能和全高清等技術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其性價比其實已經遠遠超過CCFL液晶電視,而且雙方的價格差距將逐步縮小,這是創維快速推動LED背光液晶普及的主要原因。
而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在接受采訪時也向記者表示:“今年第一季度40英寸LED背光模組與同尺寸CCFL的價差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40美元下降到100美元,到今年年底雙方的價差將下降到40美元以內。”
孫偉中和謝勤益的觀點也得到了數據的支撐。我們以目前LED占比為33.95%的三星為例,今年1月~5月其液晶電視均價分別為7482元、6817元、6867元、6510元和6504元,下降近千元。
國內品牌堅守陣地
去年,國內品牌憑借價格優勢改變了整個液晶電視市場格局,國內彩電品牌與國外彩電品牌的市場份額比由2008年的4∶6變成了2009年的7∶3。有人認為,2010年隨著LED電視的普及,國內品牌將不具競爭力,市場份額也會大幅下滑。
但是數據證明,國內品牌在不具有產業鏈上游優勢的情況下,不僅保持了較高的銷售量,而且明顯提升了贏利能力。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國內品牌液晶電視銷售量為468.7萬臺,市場占有率為66.62%;國內品牌液晶電視銷售額為180.7億元,銷售額占有率為56.68%。
雖然與去年1月~5月70.6%的市場占有率相比,國內品牌下降了4個百分點,但是今年1月~5月國內品牌銷售額占比同比增長了1個百分點。這表明,國內品牌贏利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今年1~5月份,零售量份額排名前十的廠商依次是:海信(14.42%)、創維(13.4%)、 TCL(11.7%)、康佳(10.89%)、夏普(8.12%)、長虹(9.58%)、三星(6.98%)、索尼(6.6%)、LG(5.51%)和海爾(5.45%),其中國內品牌占了6席。這一排名與去年變化不大,去年1~10月份,零售量份額排名前十的廠商依次是:海信(16.96%)、創維(15.56%)、TCL(12.25%)、康佳(11.77%)、長虹(7.46%)、夏普(6.96%)、三星(6.06%)、LG(5.40%)、海爾(5.13%)和索尼(4.5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