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與應用雙輪驅動
物聯網熱席卷全球,有人預計這一技術將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然而其發展中存在的技術、應用、市場等瓶頸問題,卻又難以破解,物聯網成為我們身邊“熟悉的陌生人”。業界在對物聯網的技術研究、行業運用、商業模式、產業發展等進行深入的實踐后得出共識,物聯網發展需要核心技術創新與市場應用雙輪驅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10656.htm夯實產業基礎創新核心技術
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具備了較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前景,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RFID標準體系初步形成,傳感網標準工作開始啟動。物聯網已在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服務業、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應用,示范效應初步顯現。但是,物聯網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尚不成熟,在傳感器、芯片設計、智能通信與控制、海量數據處理等核心技術上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物聯網需要突破的核心技術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我們希望做一個重大專項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軟件、硬件和應用層面。”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利爾達公司副總經理周震宇也表示,感知層是推動物聯網產業快速平衡發展的著力點,需要突破接入標準、無線射頻硬件技術、超低功耗技術、無線組網技術等關鍵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物聯網要從它的贏利模式方面去突破其技術難點,需要產業以贏利為目的開發物聯網應用系統,這才是繼續推動物聯網產業持續發展的模式。”物聯網是一個智能傳感網絡,更多地體現在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上,所以無線射頻技術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技術解決了才能對物聯網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同時,物聯網對芯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董事局主席、中國物聯網大會副主席鄧中翰表示,智能是物聯網的核心價值,只有核心價值在應用中得到實現才有可能出現價值交易,才有市場,才有可能產業化。終端需要智能化,這要求芯片具有通信、感知、智能化信息處理等功能,這對SoC芯片需求會越來越多。
構筑產業平臺加強市場應用
而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最大原動力則來自應用。
為了尋求合適的贏利模式,各地紛紛開始行動。
6月26日,由60多家單位自愿締結的“感知中國”物聯網聯盟在無錫正式成立。據透露,無錫物聯網的發展目標是2015年達到2500億元的產值。上海在物聯網產業研發方面已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預計總經費將超過1億元。根據上海物聯網發展行動推進方案,上海物聯網將在世博園區率先進行物聯網應用示范;在嘉定、浦東等地區建設物聯網產業基地,形成若干個物聯網應用示范區和產業集聚區,展示物聯網應用技術和示范工程,集聚該市物聯網優勢企業。
“M2M是現階段物聯網的典型應用,全球M2M將逐步發展成為上億元終端市場。”中國移動通訊研究院副院長、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志強說。
據介紹,物聯網一定要有健康的商業模式才能推進規模化應用。楊志強認為物聯網未來的應用模式分為三大類:
一是垂直應用模式。這類模式比較大的特點是企業生產業務流程緊密結合,這類應用專業性很高、門檻也很高,主要適用于電力行業、石油行業等。
二是行業共性平臺模式。這個模式的特征是具有行業明顯的共同特征,但其需求碎片化,這一類模式需要公共平臺的支持和服務,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共同合作推進,這樣才能做到規模最大、降低成本,比如說物流行業、醫療、智能家電、食品溯源等等。
三是公共服務模式。目前很多地域公共服務平臺需要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采集到的公共信息也需要有多個公共服務的部門共享共用,這樣才能最大效率發揮豐富信息的作用。在這種模式下比較大的問題是缺乏比較健康的商業模式,比如說智慧城市、數字城管這類應用。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李石柱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物聯網產業推進的關鍵在于應用,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正在積極推進感知北京、感知朝陽、東城智能社區等一批重大物聯網示范應用項目和工程建設工作。“我們的22項示范工程,涵蓋城市安全、生態、智能檢測等十大領域,并積極參與朝陽區、東城區物聯網示范工程建設。”李石柱表示。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